(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坚持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科学编制镇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工业结构布局调整,鼓励发展无污染、低污染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各类综合园区、专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降低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农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坚决制止在农村地区建设“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严禁 “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出现。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督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促进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向河流、水库、海洋等水体排放污染物,确保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保护目标。
(四)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生产和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鼓励施用生物肥和有机肥。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生产沼化、气化、青贮氨化、栽培食用菌等秸秆综合利用和生产有机肥实用技术。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到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面积达到8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瓜菜果菌等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品牌分别达到300个、240个和6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0万亩。
深入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摸清土壤污染现状,逐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逐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严格禁止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按照《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已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加大治污力度,削减排污总量,逐步进行关停转迁。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加快发展集约生态养殖,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监管,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把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菜)-大棚”等农牧结合、循环利用、“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外排污染物达标率达到80%,建设6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污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