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优惠政策,加快扶持企业发展。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特别是利用好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税、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税收、增值税转型等财政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支持,加大对畜禽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等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企业发展。
(二)加大营销力度,拓宽国内外市场。坚持以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保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和有效供给,以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等促销活动,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市场销售网络等先进手段,与国际国内企业组成战略伙伴联手促销,降低销售费用,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把消除药物残留、畜禽疫病防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积极推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加大原料基地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形成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搞好标准化技术的推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畜禽加工业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发展绿色、安全的畜禽产业。
(四)建立追溯制度,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加强畜禽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尽快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和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国际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鼓励畜禽产品企业建立召回制度和流通企业畜禽产品追溯源制度,全面提升畜产品工业的质量水平。加大行业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市场调控和监管能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畜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五)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名牌建设,从创名牌产品逐步向创名牌企业、名牌生产基地发展,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知名畜禽加工产品,带动全市畜禽加工业发展。
(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畜禽行业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增加畜禽加工业科技投入,加强畜禽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工作,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高全市畜禽加工业的整体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潍坊市水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
(潍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潍坊市化工建材行业办公室)
水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便利的交通和市场旺盛的需求使我市发展水泥工业具备独有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分析
1、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水泥工业企业有29户,固定资产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2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总额4亿元,增长42%;主导产品中,水泥产量770万吨,水泥熟料产量572万吨,水泥电杆7.7万根,商品混凝土68万立方米。
2、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随着技术改造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技术装备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干法水泥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008年底,全市共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条,其中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条,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市熟料、水泥总生产能力的71.7%。
3、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4、节能、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水泥产业已成为利废的主要产业之一,大量冶炼矿渣、钢渣、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废弃物很大部分被用作水泥的原料。节地、节能、利用工业废渣、减少粉尘排放已成为大多数水泥企业的共识,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市有65%的水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偏低、落后生产能力仍占相当比重、能耗大、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2、能耗环保等技术经济指标相比国内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水泥生产吨熟料耗标准煤超过120千克,中小水泥企业石灰石资源利用率仅为40~50%。
3、企业个数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目前,我市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35万吨,生产能力大于100万吨的企业只有7家,占企业总数的24.1%。
4、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我市水泥行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研发人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三)面临的形势
1、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水泥需求。水泥工业属投资拉动型产业,水泥产品需求增长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化密切相关。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包括扩大内需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加大了铁路、南水北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有效拉动水泥、水泥制品等基本建设所需水泥产品消费的增长。
2、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水泥市场形势严峻。建筑业是水泥产品的主要市场,60%以上的水泥产品用于建筑业。房地产投资的变化是影响水泥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将对水泥行业的产品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形势仍较为严峻。
3、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范围和影响仍在扩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也日益显现,预计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暂时衰退期,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投资规模将收缩,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将减少,水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将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原部分出口产品的市场将由国外转向国内,国内市场供需倒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为主线,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企业规模效益为核心,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控制总量,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山东重要的水泥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技术进步原则。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控制总量原则。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3、节能减排原则。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促进资源再生。消纳更多固体废渣和处置城市垃圾,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发展目标
1、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效益指标继续保持全省水泥行业先进水平。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泥生产企业由现有的29个减少到21个,熟料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700万吨。其中:立窑企业减少到2个,生产能力保持55万吨;新型干法企业达到8个,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达到11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达到1145万吨,占全市总熟料生产能力的95.4%。
3、企业规模明显改善,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水泥企业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以上,其中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200万吨、100万吨的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9家。
4、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力度,使用总量提高20%。
三、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综合考虑市场、资源、能源、地域、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因素,在严格控制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支持山水、中联两大集团整合我市水泥资源,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发展油井、港口等用特种水泥及利用电石渣等废渣生产水泥,合理布局大型水泥粉磨站,禁止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
1、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昌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安丘山水水泥有限公司)、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及诸城市杨春水泥有限公司、诸城市隆泰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粉磨站发展,全面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水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全市不再新批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 结合现有立窑企业的淘汰和消费市场,在滨海、昌邑、安丘、高密等县市区合理规划建设100万吨以上粉磨站。
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到2011年,淘汰11条立窑生产线、淘汰产能105万吨。鼓励有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转型建设水泥粉磨站或投资新型墙体材料、干混砂浆生产等。
3、水泥深加工。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适应建筑现代化、城市管网建设与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力争到2011年,商品混凝土推广应用率达到40%以上,水泥制品业使用水泥的比重降低到25%以下。
4、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切实抓好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科技成果、新技术在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和使用环节的应用,不断提高散装水泥的技术装备水平,推动我市散装水泥的发展。
四、实施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细粉磨技术、助磨技术和矿物掺合料机械活化技术。鼓励企业实施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采取上大关小、等量淘汰、补贴等方式,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分期分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水泥产业,推动产业研发、设计水平以及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变革。
(二)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支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粉尘污染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拓宽水泥生产的原料来源,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工业废渣替代天然资源,利用页岩、泥岩、粉煤灰等材料替代粘土配料,节约传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三)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水泥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撑点。大中型企业要普遍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骨干企业应形成具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的能力,作为开发和推广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重要力量。支持水泥企业与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中心。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吸收消化再创新,提高研发能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水泥行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数量和影响力。强化规划引导,把培育名牌与培植支柱产业、培育大企业集团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市水泥行业名牌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增强品牌的带动作用。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各项认证认可,使产品与国际接轨,改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夯实名牌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