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陕卫办疾发〔2009〕185号)
安康、汉中市卫生局,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根据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22号)要求,为掌握我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居民炉灶使用和相关行为形成情况,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现将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监测方案印发你们,请根据每年度国家项目和省级的任务安排,按照方案开展监测工作。
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根据当年确定的监测任务县数,制定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
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1: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产煤区。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特别是通过落实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全面加快了病区防治工作进程。为动态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控措施效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掌握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病情变化趋势,动态评价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范围。
在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8个省(市),共抽取31个监测县(市、区)。
(二)监测时限。
每年9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
(三)监测内容及方法。
1.改良炉灶工程进度。监测省(市)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汇集病区年度改良炉灶工程进度信息,结果填入表1。
2.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监测省(市)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根据每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确定的监测县数,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监测县(市、区)。在采暖季节,监测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个病区村,在抽中的每个病区村随机抽取10户家庭,调查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转变情况,将结果填入表2;在非采暖季节,有条件的省(市)可调查上述家庭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
3.病情监测。监测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以完成改良炉灶工程的病区村为抽样总体,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监测村(所抽取的监测村不包括上述开展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调查的病区村),每年定期开展病情监测。
(1)一般情况监测。在采暖季节,调查监测村户籍人口数和户籍户数、常住人口数和常住户数;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查10户家庭的改炉改灶情况、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转变情况,将结果填入表3;在非采暖季节,有条件的省(市)可调查上述家庭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
(2)氟斑牙病情及尿氟监测。检查监测村所有8~12岁学生的氟斑牙患病情况,同时,按每岁年龄组采集10份尿样,男女各半,测定尿氟含量,结果填入表4。
(3)氟骨症病情监测。氟骨症病情监测每5年开展一次。对监测村25岁以上人群按照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划分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20人,男女各半,共计100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检查结果填入表5。
X光拍片工作由县级有资质的技师承担,须经由省级专家组集体阅片诊断。
(四)病例诊断及样品检测方法。
1.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氟斑牙诊断方法。
2.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7)。
3.尿氟测定采用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30-1996)。
三、质量控制
(一)人员培训。
1.采用逐级培训方式对各级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方案的培训,确保监测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2.从事氟斑牙和氟骨症诊断、尿氟检测、数据录入的地、县级相关业务人员需经省级统一培训,受训人员取得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实验室检测。
1.外部质量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制作并发放尿氟质控样,对承担监测任务的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进行考核。经外质控考核合格的实验室,方可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2.内部质量控制。承担尿氟检测和质量管理任务的实验室,须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尿氟样品采集、保存、分析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样品采集、保存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
(三)督导评估。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每年至少对1/3的监测县(市、区)和1/5的监测村进行现场督导;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参与指导监测县(市、区)的工作。
督导评估的重点:执行方案的一致性、样本采集和抽样方法的规范性、检测技术的准确性、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监测报告的及时性。
(四)数据管理。
1.数据录入采用Epi Info格式,由监测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数据质量复核。
2.承担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监测信息的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在收集、管理、分析和报送过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各种原始资料要及时分类、归档和备份光盘。
4.监测数据属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在媒体和学术刊物上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
四、职责与分工
(一)卫生行政部门。
1.卫生部负责制定监测方案,组织领导监测工作。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工作;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3.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工作;负责向市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二)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指导监测工作,评估监测工作质量;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报送。
2.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监测人员的培训;指导监测工作,评估监测工作质量;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报送。
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参与和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指导监测县(市、区)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和形成监测报告。
4.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监测工作;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报送。
五、报告与反馈
(一)县(市、区)级。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3月2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二)市(州、地)级。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4月1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县级监测数据的审核,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市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三)省(市)级。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省级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测信息。
(四)国家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5月3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国家级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监测报告报送卫生部;卫生部负责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六、信息利用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做到监测有序、信息顺畅、响应及时、措施有力,确保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良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持续有效地落实。
卫生部门要及时将监测信息通报有关部门,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附录:1.相关术语和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2.监测表格(表1~5)
3.监测报告提纲
附录1
相关术语和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一、术语
(一)改良炉灶。
采取将煤烟排放到室外的措施(包括改炉、改灶、改烟囱),改变室内敞炉灶燃煤的方式,或配置专用炉具,使用沼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原煤,有效避免室内燃煤污染。
(二)合格炉灶。
1.燃煤炉(灶)坚固耐用不漏烟;炉桥、炉芯、炉盘、炉盖、排烟设施齐全无损;能够满足家庭做饭、煮饲料、取暖需求,热效率高于敞灶;符合农村有关建筑安全规范。
2.供沼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使用的灶具,符合国家质量技术标准。
(三)正确使用炉灶。
炉(灶)使用期间,勤除烟灰,保持烟道通畅,炉(灶)燃烧时必须加盖,避免煤烟逸漏室内;炉(灶)长期闲置时,清除炉渣、烟道灰,在铁部件暴露表层上油,并放置于干燥处保存。
(四)正确干燥玉米、辣椒。
采用避免煤烟污染的方式干燥玉米(辣椒),如室外晾晒、烤烟房烘炕、在有完善排烟设施的炉(灶)上方干燥等。
(五)正确保管玉米、辣椒。
将干燥脱水后的玉米(辣椒),采用密闭方式保存于室内,如储存在袋、箱、仓内,避免遭受煤烟污染。
二、监测指标
(一)监测覆盖率。
监测覆盖率=
| 实际按时完成监测工作的单位数
| ×100%
|
应完成监测工作的单位数
|
(二)炉(灶)合格率。
炉(灶)合格率=
| 合格炉(灶)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三)炉(灶)正确使用率。
炉(灶)正确使用率=
| 正确使用炉(灶)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四)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干燥率。
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干燥率=
| 正确干燥供人食用玉米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五)辣椒正确干燥率。
辣椒正确干燥率=
| 正确干燥辣椒的户数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六)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保管率。
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保管率=
| 正确保管供人食用玉米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七)辣椒正确保管率。
辣椒正确保管率=
| 正确保管辣椒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八)氟斑牙检出率。
氟斑牙检出率=
| 极轻度及以上的病例数
| ×100%
|
被检查人数
|
(九) 氟斑牙指数。
氟斑牙指数=
| 可疑数×0.5+极轻度数×1+轻度数×2+中度数×3+重度数×4
|
被调查人数
|
(十)氟骨症检出率。
氟骨症检出率=
| X线诊断的病人数
| ×100%
|
被检查人数
|
附录2
监测表格(表1~5)
表1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改良炉灶工程进度调查表
省(市) 市(州、地) 县(市、区)
病区乡名
| 病区行政村
| 完成改良炉灶情况
| 受益人口(万人)
|
村名
| 人口数
| 户数
| 改良炉灶户数
| 改良炉灶率(%)
| 完成时间
| 是否验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注:完成改良炉灶是指通过政府资助或自己出资改用有排烟设施燃煤炉、灶,或采用沼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作为生活燃料,采暖和非采暖季节均不再在室内敞炉敞灶燃煤。
|
调查人:
| 审核人:
|
|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
表2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县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抽样调查表
省(市)
市(州、地)
县(市、区)
乡(镇)
村 户数
人口数
户主姓名
| 炉灶使用情况
| 行为转变情况
|
炉灶类型
| 炉灶质量
| 炉灶使用
方法
| 食物干燥
方式
| 食物保管
方式
| 食物加工前淘洗
|
采暖季节
| 非采暖季节
|
炉
| 灶
| 炉
| 灶
| 铁炉
| 改良灶
| 铁炉
| 改良灶
| 食用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敞炉
| 铁炉
| 电热器
| 敞灶
| 改良灶
| 敞炉
| 铁炉
| 敞灶
| 改良灶
| 电炊具
| 沼气灶
| 天然气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敞炉、敞灶指没经过改造的、无烟囱的炉灶。
2. 炉灶类型栏:有填1,无填0。
3. 炉灶质量栏:铁炉和煤灶的炉盘、炉盖和烟囱等设施齐全的填1,部分损坏但仍能使用填2,完全损坏不能使用填3。
4. 炉灶使用方法栏:正确使用填1,不正确使用填2。
5. 食物干燥方式栏:正确填1,不正确填2。
6. 食物保管方式栏:密闭储存填1,不密闭储存填2。
7. 食物加工前淘洗栏:淘洗填1,不淘洗填2。
|
调查人:
| 审核人:
|
|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
表3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村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抽样调查表
省(市) 市(州、地) 县(市、区) 乡(镇) 村 户数 人口数
户主姓名
| 炉灶使用情况
| 行为转变情况
|
炉灶类型
| 炉灶质量
| 炉灶使用
方法
| 食物干燥
方式
| 食物保管
方式
| 食物加工前淘洗
|
采暖季节
| 非采暖季节
|
炉
| 灶
| 炉
| 灶
| 铁炉
| 改良灶
| 铁炉
| 改良灶
| 食用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敞炉
| 铁炉
| 电热器
| 敞灶
| 改良灶
| 敞炉
| 铁炉
| 敞灶
| 改良灶
| 电炊具
| 沼气灶
| 天然气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敞炉、敞灶指没经过改造的、无烟囱的炉灶。
2. 炉灶类型栏:有填1,无填0。
3. 炉灶质量栏:铁炉和煤灶的炉盘、炉盖和烟囱等设施齐全的填1,部分损坏但仍能使用填2,完全损坏不能使用填3。
4. 炉灶使用方法栏:正确使用填1,不正确使用填2。
5. 食物干燥方式栏:正确填1,不正确填2。
6. 食物保管方式栏:密闭储存填1,不密闭储存填2。
7. 食物加工前淘洗栏:淘洗填1,不淘洗填2。
|
调查人:
| 审核人:
|
|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