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水平。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开展冬春植树造林。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森林倍增计划,到2010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及早做好冬春植树造林实施准备,全面推进沿路、沿江、沿河、沿湖、沿海、沿村绿化。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业、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二是推进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45%。积极发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推进农牧结合。三是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工程。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综合套养、仿野生养殖等养殖技术。在太湖流域地区,积极推进池塘水净化及循环利用工程,积极引导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四是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太湖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各项工作。
(八)提高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实施沿海现代农业规划,重点建设优质粮棉油产业基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沿海观光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渔)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外向农业园区,提升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按照早建设、早见效、早得益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临海、临港等节点地区的重点农业项目。二是建设一批农业产业规模基地。打造国家级商品粮油基地,新建和改建滩涂水产高效养殖基地,推进苏东沿海无规定动物疫病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加快甜叶菊、中药材、盐土植物、海水养殖等新兴产业开发。三是加快培育一批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用足用好国家沿海开发政策,吸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向沿海集中,促进产业集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觉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服务指导,切实做好生产指导、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展销等服务工作。
(二)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科技到位率。以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加快新“五有”乡镇农技服务站建设。继续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村组干部、种养大户的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强项目整合,强化资金集聚效应,优先扶持产业基础好、工作力度大、竞争优势强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三项更新工程、高效农业、高产增效创建等农业重点项目。对投资数额较大的新上现代高效农业项目,要加强前期论证,有效规避生产、市场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