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加强个人信用建设,强化诚实守信观念。建设信用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发布质量诚信信息,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完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和行业自律,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信用焦作建设。
(九)加强质量安全检测检验能力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保障公共安全、支撑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加强县级技术机构民生计量、食品、农产品等常规检验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组建技术联盟,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和集团化。
(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初级食用农产品、畜牧产品、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质量安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加大抽样检验频次。切实落实质量问题追溯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加大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对农资、农产品、畜牧产品、建材、食品、药品等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检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加快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
建设全市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质量状况权威发布、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促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