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加大安全技术资金投入。根据国家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我省按照吨煤不低于15元的标准,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2008年省属五大集团共提取安全费用137.5亿元,吨煤平均提取安全费用44.5元,并税前列支,为煤炭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省投入近15亿元,建成了煤炭产量监控、井下人员管理和煤矿瓦斯监测监控“三大系统”。各地政府及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如长治市2008年投入29.62亿元用于煤矿技术装备改造,同煤集团3年内投入26.71亿元,用于矿井通风系统改造。
加强职工安全培训。试点以来,全省累计对4609名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9万余名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对2.4万余名煤炭企业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岗前培训学习,1.8万余名职工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各市也不断加强职工培训,大同市每年培训近7万人次,特种人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忻州市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员5千余人,县级安全培训达到1万余人次。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八项安全生产制度,提出了《山西省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将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指标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实行了定量控制和考核。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了执法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措施,我省初步建立起了监察、监管和管理相分离,煤矿安全保障制度化的煤炭安全管理新体制,有效地提高了煤矿安全保障程度,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明显减少、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2008年,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117起,同比减少9起,减少7.14%;死亡275人,同比减少141人,减少33.8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42,比上年下降37%,比全国同期低0.712。2009年上半年,全省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14%和5.93%,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395,大大低于全国0.926的平均水平。
(三)深化企业改革,煤炭产业素质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我省全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大基地、大集团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国有重点和地方国有煤炭企业产量已占到全省煤炭总量的60%以上,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3.2%提高到49.8%,提高了6.6个百分点。煤矿单井平均规模达到36万吨/年以上。2009年4月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力度,到2011年,全省将形成3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4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煤炭集团,产业水平跨越提升,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办矿体制明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