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实施效果较好。在运营初期,交通部门就制定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做出详细规定。设置了目前最先进的监控系统及监控室,随时观测隧道内运营情况;签订了安全保畅协议,守卫隧道安全;建立了消防应急中队,采购消防车辆,确保隧道内火灾等事故的应急到位;设立了安检站,对运送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检查、分流,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在华县建设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约79000平方米、可安置3万人,能满足安置人员7-10天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我省其他地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树立了标准。
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资金筹措与管理。
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可用财力有限,特别是县级财政大多属于“吃饭财政”,资金筹措难度较大,各级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认真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管理机制,加大了本级救灾资金的投入。省级财政已将应急工作管理经费纳入了预算。
一是自然灾害应急资金保障有力。“十一五”以来,我省共下拨灾民救济款31.9272亿元,其中省本级和各市配套资金9.3404亿元,中央资金22.5868亿元,与往年相比有一定增长,使灾民救助标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安排突发灾害和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资金1220万元,渭北绿色优势果业区人工防雹增雨及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资金416万元。每年安排省地震局专项经费基数200万元,用于全省防震减灾项目运行经费补助。资金及时到位,有力地保障了我省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和灾害应急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事故灾难应急专项经费安排及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上及时安排应急资金。2006年镇安金矿“4.30”溃坝事故发生后,省财政及时安排应急资金300万元。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安排抗震救灾应急资金1.37亿元;“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及时安排应急工作经费721万元,有力地保证了突发事件得以顺利处置。
三是公共卫生应急资金大幅增加。省、市、县三级财政均加大了公共卫生应急资金,特别是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投入力度。2007年,省财政及时拨付农业厅疫苗配套经费900万元。2008年,全省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5202万元,其中省财政拨付3440万元。国家林业局陆续下拨我省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每站40万元)的建设经费400万元,目前经费到位的监测站正在积极开展招标和基本建设工作,对提高我省野生动物监测能力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宁强、洛南等80多个县建立了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强制免疫工作的开展。
(二)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或亲赴应急处置一线,研究部署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连续四年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领导到会讲话,就应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应急资金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是严格按照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用款单位均开设基本建设专户,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在资金拨付上,实行“按计划、按预算、按基建程序、按进度”拨款的“四按”原则;三是与省稽办、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联合,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省应急办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 “四进”“五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即应急管理要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且每个单位必须要有应急预案、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队伍、有物资保障、有科普宣教,有力地提升了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