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

  (一)培育农田地力。围绕创造肥沃、健康、安全的农田土壤环境,结合试点标准农田地力状况,集成组合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的先进适用技术,突出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耕作层改良、土壤养分平衡等关键措施。
  (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根据试点标准农田实际状况,按照“因缺补缺”原则和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达到吨粮的标准要求,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续建和配套工程建设,达到河、沟、渠、田、林、路等相配套。
  (三)建设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在全市农业区域内,建立一批农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标准农田地力监测;在全市建立若干区域性农田质量测试分析实验室;组织开展标准农田地力等级上图入库工作,建立标准农田数量、地力等级、质量变化等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县(市)区均应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林业等部门领导参加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部门协调,建立目标责任考核,确保政策措施落实;议事协调机构下设专家组,负责项目评审、审核以及具体技术指导。由乡镇政府作为具体实施责任主体和管护主体。市里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作列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年度目标和任期责任考核。
  (二)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农业部门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试点实施工作,提出技术路线和工作措施,并加强服务指导;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向农业部门提供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资料,并确保试点农田在较长时期内不被征占用;水利部门负责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对试点标准农田予以优先立项扶持;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资金。
  (三)合理选择试点。试点要选择在县(市)区、乡镇政府、村集体和农民有积极性,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连片面积500亩以上,并至少在近10年不会被征占用的标准农田;要求80%以上的项目区块安排在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经营的标准农田作为试点。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各地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土壤和标准农田类型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提升措施,积极探索多样化、标准化地力提升技术模式,进而制定本区域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采取检查、专项审计等措施,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监督和管理,确保实施进度与建设质量。同时要完善标准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加强土壤肥料工作队伍建设。
  (五)创新工作机制,集中资金投入。试点工作要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主体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整合相关资源,创新工作机制,集中资金投入,增强试点工作的有效性。各地要加大对试点工作的财政投入,积极引导多主体参与建设。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其中农田基础设施按照“性质、渠道、内容”不变的原则,由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审核立项,与“农田地力培育”项目配套跟进,同步实施,整体推进。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