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升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发挥原材料工业基础优势,大力推进石化、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向集约化、高级化、系列化和深加工方向发展,形成从原料、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产品链,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石化工业拉长产业链,重点依托已开工建设的两个大乙烯项目的原料资源,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的基础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钢铁工业推动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发展关键钢材品种。建材行业发展,主要推进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5)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产业,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成优势和特色优势。推进数控系统成套技术及装置、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系统等100个重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沈阳、大连、鞍山3个软件产业基地,到2010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出口额10亿美元。到2015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6)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沈阳市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和大连市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旅游、会展、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力争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重点发展滨海、生态、文化、风景、红色和工业旅游产业,到2010年,国家5A、4A级旅游区(点)达到100个,旅游总收入达到1400亿元。到2015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
2、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利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快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用高新技术的增量盘活存量,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1)钢铁行业。全面推广余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推行焦炉同步配套干熄焦装置,新建高炉同步配套余压发电装置,积极采用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大型高炉、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到2010年,重点企业吨钢能耗降到0.64吨标煤以下,10种有色金属吨产品能耗降到4.5吨标煤以下。力争2015年重点企业吨钢能耗降到0.60吨标煤以下,10种有色金属吨产品能耗降到4吨标煤以下。
(2)石化行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推广一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中小型合成氨采用节能设备和变压吸附回收技术,采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2010年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达到12公斤标油/吨·因数,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力争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10%,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达到11公斤标油/吨·因数。
(3)建材行业。以水泥产业为重点,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淘汰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及其他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鼓励掺废渣水泥生产以及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措施。2010年,水泥、平板玻璃等平均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力争到2015年将比2010水平再降低10%。
(4)建筑行业。推广新型节能建筑,强化对新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率先全部实施节能标准。到2010年全省新改扩建建筑要强制执行节能率65%的节能标准,农村全面执行节能率50%的节能标准。积极推进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改造任务。推广应用太阳能技术及产品、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环保厨浴设备和绿色照明器具。2010年公共建筑使用节能灯具的光源率达到60%以上,既有住宅达到40%以上,力争到2015年公共建筑和既有住宅使用节能灯具的光源率均达到100%。
(5)交通运输行业。在大中型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逐步建立以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沈阳经济区以沈阳地铁交通为枢纽,积极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建设,适时启动大连地铁项目建设。加快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加快全省其他线路的扩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型或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全省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标准,加快对老旧汽车、船舶、铁路机车、农用车的更新报废速度。同时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达不到排放和能耗标准的车辆不得进入市场营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