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发〔2009〕23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为了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气候变化对全省的影响与挑战
  (一)气候变化观测事实与趋势
  1、气温升高。近50年来,全省年均气温升高1.4℃,是我国增温最快的地区之一。辽河流域、东部山区、辽东湾沿岸及大连南部地区升温明显,主要体现在冬、春两季,夜间升温高于日间,霜冻日数显著减少。据预测,未来100年内,我省依然是我国最大的增温地区之一,增温范围在2.5℃-6.5℃。
  2、降水量减少。近50年来,全省年降水量略有减少,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干旱和强降水事件增加。据预测,全省未来水循环加剧,降水格局发生变化,极端降水事件(旱涝)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加强,降水量波动幅度增加。
  3、海平面上升。近30年来,全省沿海海平面上升100毫米左右,每年平均上升速率为3.2毫米, 2004-2007年,我省海平面上升均高于常年。预计未来10年,沿海海平面将比2007年上升约35毫米。
  4、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增多。近50年来,全省极端高温事件趋多,强度增大,酷热日数趋多。极端降水事件趋多,降水趋于集中,干旱与洪涝事件增加。据预测,2070年前后,极端最高气温将升高1.5℃-2.5℃,极端高温日数增加,极端最低气温日数减少。
  (二)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2000年以来,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2007年达到1659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7%。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水电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6.7%、21.8%、1.1%和0.4%。据测算,2007年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4.68亿吨,甲烷排放0.3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氧化亚氮排放0.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均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8.88吨。预计2010年,人均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9.63吨。
  (三)气候变化影响
  1、对农牧业的影响。我省是全国农业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高脆弱区,主要表现为农业气候带北移,二十世纪90年代比70年代增温0.91℃,作物带在水平方向上北移150公里。玉米主栽品种种植范围逐年扩大,冬小麦北界北移250公里。冬季冻土期缩短,冻土层变薄,近50年最大冻土深度缩减了23厘米,植被根系层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壤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气象灾害加重,旱涝灾害等极端天气现象频繁,病虫害流行加剧,致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和产量波动增加。冬季变暖畜禽发生疫情的风险加大。
  2、对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为春季物候期提前,森林植被带北移,山地森林垂直带谱上移,森林火灾增加,病虫害传播范围扩大、程度加重。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的调蓄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可能缩小,生物多样性损失加重。
  3、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为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水资源损耗加大、总量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少,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下降。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更加显著,相应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大范围、高强度、连续性干旱灾害更易发生,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4、对海岸带的影响。沿海海平面上升,加重了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灾害。2007年,辽东湾北部及两侧的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的面积已超过4000平方公里。盘锦地区海水入侵最远距离达68公里,辽东湾北部海岸盐土区向陆地最远距离达20余公里,辽东湾东侧营口市盖州西河口沿岸盐渍化分布范围距岸达2公里。锦州、葫芦岛、营口等地区的盐渍灾害尤其严重。海平面上升与极端气候事件共同作用,将加重风暴潮、咸潮入侵和赤潮等海洋灾害,加剧海洋生物量减少和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加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侵蚀程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