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服务能力。
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和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三)规范管理。
根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管理。健全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四)转变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形成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
尚未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县(市),要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使其为城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或指定有资质的县(市)级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城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公立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法定的公共卫生职责,并鼓励提供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