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法定程序、核查要点及判定原则开展工作,从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实际生产工艺是否与核定的或申报的生产工艺相符合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药品研制真实、规范。加强对高风险产品生产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原料、辅料、化学中间体、中药饮片和药包材的管理,完善质量受权人制度和派驻监督员制度,坚决查处违规生产行为。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和跟踪检查,规范零售药店的进货渠道、非药品销售、销售凭证等,杜绝零售药店销售假药的行为。开展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购销票据专项检查,规范药品购销活动。扩大药品抽验范围,加对基本药物、高风险产品、质量可疑产品的监督抽验力度。强化特殊药品的管理,防止流弊事件的发生。建立特殊药品、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电子监管系统,对药品购进、储存、销售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强化企业是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落实《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开展召回、退回药品专项检查。
(八)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管理力度,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规范医疗用药行为。严格按照《
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使用药品,杜绝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完善处方管理制度,允许患者凭处方到药店购买药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2009年8月)。制订印发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制订本区县、本部门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部署、广泛发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根据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对相关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全面掌握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基本情况,建立药品安全档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查处。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4-5月)。各区县 (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验收,集中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健全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市政府组织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迎接国家有关部门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