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钢铁产业。提高轧钢过程自动化和工艺集成水平,发展精品钢材,提升上海钢铁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方向:以信息集成应用技术为依托,发展高端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总包服务;以关键设备核心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提高冶金技术水平和过程自动化高速控制能力;以实现跨地域、多制造基地一体化管理为核心,提升大型钢铁企业协同管理水平。到2011年,上海精品钢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吨左右,钢铁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
(三)石化产业。以发展精细化工为目标,以集聚化、绿色化、高新化为方向,加快工艺、产品和装备信息化,提高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水平。重点方向:研发和改进精细化工生产工艺,大力发展实时、在线、连续的产品质量、成分分析系统,发展工艺流程仿真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性能,研发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行业自动控制系统、多变量自适应等先进控制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化工行业环境与安全数字化监控水平。到2011年,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
(四)汽车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自主品牌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发展汽车电子,提高汽车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重点方向:围绕汽车自主研发制造,促进汽车智能化协同设计生产,支持实现柔性生产的汽车制造执行系统研发,发展车载电子和车身电子等汽车电子;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发,推动动力总成控制系统(ECU)研发和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建设。到2011年,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上海自主品牌汽车占总量的35%以上。
(五)装备产业。依托重大项目,提高装备信息化水平,发展信息化装备,增强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配套能力。重点方向:以新能源装备、先进重大装备等领域为重点,推动协同设计制造系统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打造临港数字化工厂为重点,形成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发展装备产业化过程中制造工艺管理、数字化制造等方面的信息技术;以攻克一批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环境适应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特征的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为重点,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提高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到2011年,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
(六)船舶产业。以推进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为重点,用信息化推动造船和海洋工程现代化。重点方向:以可配置信息集成等技术研发和推广为重点,发展数字化造船;以推广电子识别等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为船舶精益制造提供基础设施和后勤支持保障;以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为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到2011年,基本形成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发制造产业化格局,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
(七)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方向: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制造联动发展,开发各类与工业产品配套的嵌入式芯片和系统,振兴微电子产业;以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为重点,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推动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业务应用和信息服务。到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100亿元。
(八)消费品产业。以提高产品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为重点,促进信息技术在轻工、纺织、食品产业的广泛应用,推进消费品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方向:提升轻纺装备信息化水平,推进轻纺企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和应用轻纺产品设计、制造集成和柔性制造系统,推进轻工、纺织行业实现面向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从生产制造向设计和品牌管理延伸,推动轻纺企业品牌建设和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以推进产品质量控制为重点,在食品加工各环节推广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等技术,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到2011年,轻工业总产值达到4850亿元,纺织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