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加强全市“两化融合”工作的统筹规划,形成和完善指导全局的工作机制和规划方案;根据各产业门类、各区域的特点,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
2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结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推进,集中全市力量和产业发展资源,通过以点带面,聚焦重点产业、重要环节进行突破,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3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能级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部门要形成合力,主动承担好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金引导、人才培养等工作。
(三)发展目标
1.2009年到2011年,为规划布局、重点突破阶段。制订《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2009-2011年)》(详见附件),明确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路、目标、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专项工程及保障措施,基本完成“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基本形成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的创新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5。
2.2012年到“十二五”期末,为全面推进、整体提升阶段。基本确立以“两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产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基本形成适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海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以先进制造业作为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内容,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以重点行业为主体,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门类的深入应用;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实现信息化对工业生产的全方位渗透;以优化产品功能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业产品信息化含量。
(一)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应用
钢铁、石化、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推广跨地域协同制造、全流程业务监控、企业级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产业内涵发展。航空、船舶、海洋工程等战略产业以产品全周期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为重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装备制造业推进具有“三高”(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四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特征的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应用,实现产业振兴发展。轻工、纺织等消费品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各环节的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向研发、品牌两端拓展。
(二)分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企业发展模式从生产型制造为主向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型,探索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制定行业信息化标准,根据业务需求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协同研发设计制造系统和跨地域经营管理系统,进而带动产业信息化;对大型企业,鼓励企业推广跨部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应用集成、业务集成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加快车间控制系统、MES系统、ERP系统的衔接配套,进而加快行业信息化进程;对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平台建立企业信息门户、开展商务服务、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三)提高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精品钢材、石化衍生品等重要工业品生产中的渗透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车载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为自主品牌汽车、民用大型客机、大吨位船舶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撑。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专用装备、发电与输配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的功能,提高工业生产母机和重大产业装备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