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基础性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和资源共享整合机制。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加快人口、法人单位、档案信息、宏观管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全省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推进公益性信息资源和信息内容增值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3.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完善密码管理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统一认证服务平台。加大电子证书的推广应用工作。培育信息安全咨询、测评、认证、风险评估和工程实施等信息服务业,探索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专业化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防控系统、应急响应和处置系统以及灾难备份恢复系统,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4.建设先进网络文化。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占领新的宣传阵地。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著作权保护,正确引导公众的网络文化创作,丰富优秀的公共文化信息库。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形成开放、互动、规范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合肥和芜湖软件基地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秀系统集成商和软件服务企业,壮大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制定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健全信息资源商业性开发机制,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鼓励文化、出版、档案、广播影视等行业加工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网络化服务;支持发展宽带增值业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数字电视及网络电视、视频点播、联机检索、数据处理等新型信息服务业;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中文信息内容提供商,引导和鼓励一批相关企业健康发展。
6.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吸引信息化高端人才。引进和聘用高层次人才,在“数字安徽”建设关键技术的研发中注重培养我省急需的信息技术人才。发挥我省现有高校、软件学院、电脑专业学校的作用,建设一批具有突出优势的专业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满足不断增长的专业业务需要。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应用技能和网络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公务员队伍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培训。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实施首席信息主管制度(CIO)。加强农村信息化推广队伍建设,为基层培训信息化推广应用带头人;推广农村远程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家庭上网”工程,尤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全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
四、重点工程
到2012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01项,涉及80多家单位,总投资800多亿元(具体工程项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引发)。
(一)TD-SCDMA网络工程。在合肥率先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的TD-SCDMA试验网。5年内投入180亿元,将TD-SCDMA网络延伸到全省各市、县,向覆盖区用户提供包括增强数据卡业务、手机电视与可视电话等3G特色业务在内的多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