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事关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到2012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实验室和高校重点实验室各50个,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突破。到2020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个、工程实验室100个。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科技园区。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重点围绕省定20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加强科技支撑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12年,培育2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培育5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同时,加快发展其他各类科技园区。
(四)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中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五)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我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组织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衔接,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各成员单位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共同提高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和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近期选择风力发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功能性耐火材料、生物疫苗等领域开展试点。
(六)发展其他各类有效的创新载体。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科技和人才信息服务网络、技术贸易和技术产权交易网络、生产力促进网络、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等能有效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帮助完成创新目标任务的创新载体。
五、自主创新的重点任务
(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以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等院校为骨干,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均衡供给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和农产品平衡供给提供支撑;以粮食安全、畜禽安全为核心,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种植业领域,重点支持农作物良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大力推动转基因、分子标记等现代育种技术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加速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换代升级;加强良种与良法相配套,集成组装一批主要粮食作物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耕地生产力;加大环境友好型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研制和推广力度,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加强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等精准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推动精准农业发展。
重点支持棉花、花生、油菜、烟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主要经济作物主导优良品种的换代升级;加强经济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棉花、花生、油菜等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健康发展。
重点支持蔬菜、花卉、果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园艺作物优良品种换代升级;加强园艺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蔬菜、花卉、果树等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推进园艺生产健康发展。
畜牧养殖业领域,引进优异的畜禽种质资源,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保护、创新和有效利用我省优异畜禽种质资源;加强饲料、兽药和疫苗等主要投入品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点支持开展畜禽水产清洁生产技术和畜禽主要疫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高肉、蛋、奶及水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支持研发养殖场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配套设备,实现畜牧业健康养殖和生态安全。
林业领域,重点支持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与利用技术,林业生态安全技术研究与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木本粮油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林木生物灾害形成机制、检测技术和综合治理研究,开展森林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进一步发挥林业在保护生态、粮食安全和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微生物领域,重点支持野生食用菌资源保存与利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新技术等研究,推进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开展农用生防微生物菌株改良及其抗病虫基因发掘利用研究,加强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饲料复合菌剂、微生物农药制剂等农用微生物制剂研发;围绕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筛选微生物发酵菌种,优化发酵工艺,提升传统食品发酵技术。
农副产品加工领域,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果蔬、乳品、薯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增值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展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确保农产品加工业良性循环发展。
农业装备领域,大力发展大型、高效、多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装备,重点支持农业装备关键技术、农机核心部件和新型高效节能设备研发,开发主要粮食作物、薯类和油料作物生产装备和节能环保型作业机械,开发畜禽养殖、设施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与贮运关键机械和设备;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能够精量控制水、肥、种、药施用量的优质农机,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显著提高农业装备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研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
农业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重要农业生物基因组学和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利用,重要农业生物遗传育种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和创新,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农业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及预警技术,土壤、作物、环境水分循环过程及节水调控机理,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病原学及致病机理,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与基因定位,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理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础等。
(二)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批既能扩大内需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开发资源、能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污染减排与治理、清洁生产等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装备制造工业领域,重点研发整机系统集成、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支持高效清洁发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城市轨道交通等所需的重大装备和基础部件研发;支持矿山、工程、石油钻采、电力、环保、空分、振动、数控加工、节能、中高压变配电等领域大型成套装备研制;重点扶持特种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液压控制器、特种阀门、气动及液压元器件、中高档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研发;扶持大型精密模具、精密高档磨料磨具、精密复杂刀具、精密量仪等加工辅具研发,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汽车工业领域,重点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支持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集装箱运输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加强开发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鼓励研发排气净化、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
有色工业领域,重点支持研发高强高韧铝合金板、饮料罐板、印刷基板、高压电容铝箔、高纯铝生产技术;研发电子产业用铜材、高纯无氧铜材、冷凝铜管、高精度高性能铜合金板带及环保节能短流程铜材生产技术;开发镁合金连续铸轧、镁合金板带和型材、镁合金压铸与焊接关键技术;支持研发海绵钛清洁生产和钛合金深加工技术、钼钨选矿及精深加工技术;重点支持铝电解、铅锌冶炼、镁冶炼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低品位铝土矿、低钴镍和高铁红土矿经济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钢铁工业领域,重点支持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及纯净钢、共生低品位铁矿选冶及尾矿综合利用、钢渣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发展电站用特厚钢板、高强度机械用钢和建筑用钢、高档工模具钢等高档钢材品种及特殊大型锻材,开发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化学工业领域,重点支持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研发粉煤加压气化、煤制烯烃、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精深加工等技术,支持煤化工下游产品、煤化工关键装备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煤制炔烃、煤制油的研究;加快离子膜烧碱新工艺、先进磷化工、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支持大型整流技术、石化产品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开发新型化学原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工程塑料和专用树脂;加快研发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数字化制版技术。
食品工业领域,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核心,做强做大面制品、肉制品、果蔬产品、乳制品、豆制品、油脂、淀粉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新型分离、质构重组、物性修饰、冷杀菌、节能干燥、现代生物、高效浓缩、快速检测、食品物流等新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调理、速冻、方便等主流趋势食品和低温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原料标准化技术研究,推进中式面制主食及中式肉制品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支持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天然环保型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推动食品产业技术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服装纺织工业领域,重点研发对位芳纶纤维、新一代高强聚乙烯纤维、新型聚酯纤维、生物质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及多功能差别化等高新技术纤维;支持千吨级碳纤维生产工艺及装备,大型涤纶、粘胶短纤维成套设备,非织造纺织复合材料成套工艺与装备等新型纺织机械研发;支持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企业节水减排新技术开发;支持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开发;支持服装设计、裁剪和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轻工业领域,重点研发高速纸机、高效节能蒸发浓缩设备、高速贴标机、新型塑料成型设备、制革制鞋等轻工设备;支持节能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生产工艺及装备的研发;支持特种纸品、制浆造纸、制革清洁生产工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家用制冷设备技术、防冻技术研发;支持环保功能塑料、可降解塑料制品、新型棚膜、温室专用降解地膜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研制,支持LED节能照明灯具研发;支持数字化家电控制技术和新型家用电器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