⒋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开发区(园区)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培育一批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集中资源,优化政策,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依托基地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重点加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徐州)基地、江苏东陇海留学人员创业园、徐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徐州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广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建设模式,打造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建设区域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⒌拓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渠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通过环境引才、项目引才、事业引才、感情引才、高薪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 “绿色通道”。建立徐州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广泛采集人才信息,整合信息资源,逐步推进信息联网,为引才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积极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竞争,充分利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历史机遇,采取海外组团招聘、网上招聘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来徐发展。依托国家和省、市驻外机构,设立招才引智联络机构和对外联系窗口,为高层次人才来徐创新创业提供咨询和接洽服务。
三、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⒍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结合国家和省、市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努力培养一批各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投入,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一支高层次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专题培训、创业辅导、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大对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资助力度,经过5年努力,培养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训,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
⒎优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有效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互动融合。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平台建设,引导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一线聚集,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适应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以工商管理硕士、企业家EMBA、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核心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突出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扩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推进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与在徐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发挥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