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稳定发展种养业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增收门路。一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搞好中介服务,拓宽农民外出务工渠道;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是适应山区特点,扶持农民发展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业。三是扶持发展观光农业及特色旅游业,打造一批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四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执行新的扶贫标准,实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实现“三个确保”目标;提高产业化扶贫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立贫困地区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搬迁扶贫,实行区别政策,提高补助标准,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山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优质化、专业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水平,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产业格局。二是大力推广适合山区生产特点的农业关键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小型便捷的农业机械耕作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三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功能强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是积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五是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地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大试点县(市)主骨架公路、干线公路、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改造及配套力度,加快启动规划内过境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完善境内一级、二级公路升级改造和旅游线公路以及出口路、断头路的建设改造。二是以土地整理为平台,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对试点县(市)集中连片耕地实行土地整理,建设高产农田;加强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系配套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提高农田排灌保障率,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三是加快低丘岗地改造和低效林地改造,扩大改造规模,增加有效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林业发展。四是完善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区域内220KV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配套工程,解决农业生产基地用电问题,努力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进一步加强“村村通电话工程”、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和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建设,完善农村通信设施,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五是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大试点县(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计划安排,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尽快解决贫困地区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六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培育农村流通市场主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便民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连锁店建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