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质量较快提高。到2011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居住20户以上农户的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和电话;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村兴建村民健身体育设施;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将试点县优先列入全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省里制定的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到2010年,村庄环境整治达到一级标准,实现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分区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卫生状况改观的目标要求。加快“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栏)、农房改造、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乡风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80%以上的乡村党组织达到“五好”目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95%以上。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行优生优育。
--农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强化对农民种养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合理调节收益分配,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步伐,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到2013年,力争贫困人口减少到乡村总人口的10%左右。
三、重点工作
围绕总体目标,明确重点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增强县级财政实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更新升级。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全面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进一步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审核事项。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