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以夏邑、睢阳、虞城、梁园等产业集群区为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省外优势企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发展成为重要的针织童装产业集群。
---平顶山以尼龙纤维、帘子布、气囊丝、装饰用丝等尼龙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依托神马股份为龙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和产业用纤维,引导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尤其是车用纺织品企业集聚发展,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用纺织品集群。
(三)加强品牌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以创建大众化品牌为重点,实施“名品名店”工程,积极促进商企共赢合作,建设和完善销售网络。增强品牌企业产品研发和设计创新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展会平台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并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提高企业品牌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形成30家在品牌文化、设计创意、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5-8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
---依托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区域品牌。综合运用传媒、会展等多种形式,加大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强区域品牌公共资源管理,维护和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加强与国内主要批发零售市场、超市等商业流通领域的合作,扩大产业集群区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努力打造3-5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特别是拥有终端纺织品知名品牌或掌控市场网络的跨国公司合作,推进省内企业重组和行业整合,完善企业产品链条,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产业规模。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
---强化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发展会展业,积极培育、举办高水平的商品服装交易会,形成全国有影响的服装交易展示平台。创造条件,推动纺织及配套产业加快发展,扩大纺织品服装专业市场交易规模,采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性纺织品服装采购平台和高效先进的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在安阳、南阳、开封、商丘等地,形成区域性、特色性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围绕各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原料和辅料专业市场,打通供应渠道;本着起点高、功能强、服务好的原则,把专业市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围绕畅通产供销环节,加快建设适应纺织品服装特点的专业性第三方物流体系,加强以统一纺织品服装电子二维码技术为核心的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适应服装产品及其辅料和配饰的多批量、小品种、短周期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设计研发、质量检测、信息、认证、电子商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企业、大学和研究中心能够密切合作,同时发挥各自作用的开放性创新体系。
---打造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纺织院校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纺织服装产业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省外高级管理、设计、技术人才,为河南纺织工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五)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促进沿海地区高水平产业的转移。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以及专业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大品牌、大企业和大项目,鼓励支持连片综合开发,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配套化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标准化厂房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纺织产品出口退税、增值税转型等国家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减免税。鼓励地方政府利用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对重点出口企业给予补贴。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综合运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纺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制定促进纺织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鼓励政策,对纺织服装企业举办专业展会、新产品发布等给予必要支持。对纺织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计划。研究制订对产业集聚区内新建纺织服装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河南省纺织产品鼓励发展目录》,为各地承接产业转移和企业调整结构提供指导。结合产业布局和区域环境容量,规划布局高水平印染项目。加强环境执法,完善能耗和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能耗物耗高、排放不达标的装备和企业。严格项目准入门槛,严禁高能耗、高污染生产能力向省内转移。实行重大纺织规划项目联审联批制度,进一步提高效率、简化手续,推动项目尽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