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当前,金融危机虽然对世界汽车产业冲击巨大,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却远远小于发达国家。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继续增长,累计生产934.51万辆,同比增长5.21%,销售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率先回暖,截至7月底,累计生产710.09万辆,同比增长20.23%,累计销售718.44万辆,同比增长23.38%,产销量连续7个月位居世界首位。
综合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7辆,已经进入了千人保有量从20辆到100辆的高速发展阶段。预计这一阶段在我国将历经15年左右,年均增速接近20%。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更新需求相比,我国的汽车市场需求表现更为刚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研究表明,2020年之前,汽车产业仍将保持相对高速增长态势,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6700万辆(含三轮和低速载货汽车)增加到1.5亿辆,需求潜力巨大。二是产品结构将发生较大调整。新能源汽车、小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载货车专用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混合动力、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与国外整体处于同一水平,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在乘用车方面,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将不断加快,自主品牌、小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在客车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舒适化、安全性、环保节能和大容量。在载货车方面,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细分,向重型和轻型两端分化,并且专用化趋势日益明显。三是中西部汽车市场开始启动。我国汽车市场高增长区域呈现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趋势,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中西部地区对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汽车产品需求旺盛,将成为汽车市场后续发展的重心。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和能力都将大大增强。
(三)河南发展汽车产业的基本判断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我省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地区开始步入汽车社会,并且汽车产业将进入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2800美元,接近3000美元,即将步入汽车社会。东南沿海地区的汽车市场已高速发展近10年,市场增速相对放缓,而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省份汽车市场开始加速发展,将共同构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性市场。我省汽车产业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从国家产业政策看,河南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等方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为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国家制定了《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扩大消费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新的机遇。特别是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汽车动力系统进入转型期,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型汽车成为国家支持的重要领域。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动化和经济适用型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我省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我省自身条件看,发展汽车产业既有比较优势,又有明显劣势。比较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区位市场优势。河南地处中原,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网络发达,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对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的辐射作用日益凸显。经验表明,区域汽车市场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购买力,随着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对市场规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口规模。目前,我省汽车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5.8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很大。我省将会凭借人口大省的市场优势和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二是局部产业基础优势。我省汽车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大中型客车、专用车、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日产、海马在郑州布局建设节能经济型乘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展开。三是要素成本优势。我省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