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三亚市委办公室、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亚市农村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

  6、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要足额安排落实按比例应负担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做好每学年度资金的安排与发放工作;设立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专项资金,完善经费筹措、管理、使用和监督办法。要落实对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做好免费教科书的发放与管理工作;加强国家规定课程教材、省定地方课程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管理;提倡教科书循环使用,鼓励积极探索建立循环使用教科书制度,努力提高教科书的使用效益。

  7、巩固并完善现行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发放体系,严格执行工资专户管理和财政直发制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市政府出台的辖区内统一执行的津补贴政策,人事劳动、财政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负责落实。

  根据《海南省提高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岗位绩效津贴暂行办法》(琼府〔2007〕64号)的要求,要坚持区别对待、明确导向、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本市提高中小学教师岗位绩效津贴校内指导性分配方案,将岗位绩效津贴纳入市级财政统一发放;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岗位绩效津贴对中小学教师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各学校实行提高岗位绩效津贴分配工作的监督、检查。

  8、要按照省规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足额落实教育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与资产使用的监督管理

  9、依法做好教育经费预算与管理。市政府要每年将教育部门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做出报告,接受监督;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在各级预算中单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发放教师工资、津补贴和偿还债务等。

  10、农村中小学经费全面实行“校财局管”,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全市范围内中小学的各项收支统一编入市级财政预算,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办法,以中小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建立财政局-教育局-中小学校三级预算编制制度与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统一性、完整性、公平性的原则和规范的程序,按部门预算的要求细编预算,并由市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制度的规定办理资金拨付。

  11、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住宿费、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作业本费。严禁统一征订和使用教辅资料。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12、加大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

  13、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规定范围和标准安排使用公用经费,定期公布收支情况,严禁挪作他用。

  14、清理化解义务教育债务。要按照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切实做好清理核实、资金筹措、债务偿还等工作。要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监控体系和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

  (四)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

  15、进一步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结合各镇机构改革、城镇化建设和寄宿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初中改造、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教育扶贫(移民)等工程一并进行。(1)小学阶段:要尽快撤并教学点,通过补助生活费、交通费等形式,把教学点的学生就近安排到有寄宿能力的学校就读。(2)初中阶段:要选择区镇规模较大,交通方便,有一定基础的区镇初中进行改、扩建,增加寄宿能力,把邻近较小规模的区镇初中进行撤并。同时,要增加对城区普通初中的投入,尽快扩大优质资源,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五)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16、推进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强编制管理。根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时核编到校,足额配备农村中小学教师。二是贯彻落实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和省教育厅、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印发的《海南省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琼教师〔2008〕23号)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精神,规范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和绩效工资考评制度,引入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激励竞争,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新机制。三是建立和规范校长的聘任制和任期制度。严格执行校长的聘任条件;理顺校长的任用管理体制,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强化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制度试点。

  1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新任教师全部公开招聘、凡进必考;报考人员应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如小学新进教师应具备专科学历;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二是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三是建立城镇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策略,继续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计划。四是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和津补贴制度,统筹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间工程。设立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的特殊津贴制度。

  (六)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8、加大投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农村初中改造等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七)切实做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工作,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发挥成效

  19、我市计划在2008-2010年总投入5000万元,把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至今没有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等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小学生转移到附近条件较好的各镇中心学校或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初中生集中到人口较多、经济文化条件较好的各镇中学或城区中学就读。要强化保障措施,抓好项目工程建设,促进教育扶贫(移民)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一是要学校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师资;二是要建立教育扶贫(移民)学生的长效助学机制;三是要做好教育扶贫(移民)与职业教育的对接,确保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发挥成效。

  (八)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教育教学作用

  20、至2007年底,全市已完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教育网络三种模式覆盖所有的中小学校。为了提高项目配备的设备及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技能水平,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工作,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一是要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确保信息资源质量和涵盖面;二是要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工程设备的维护、维修、补充更新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率;三是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远程教育教学应用交流和研讨活动,组织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四是加强教师、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五是要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