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充分发挥卫生监督网络优势,全面掌握灾区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监督和指导工作。重点做好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管工作。加强对餐饮单位和集体配送餐供应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督促餐饮单位落实各项卫生措施,对使用死畜禽、水淹腐烂食品等行为进行查处。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加强现场卫生指导工作。接到疑似食物中毒报告后,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及时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同时做好饮用水的监督和监测工作,重点是农村水厂、受污染的水厂和自备水。监测发现水质不合格的,要及时责令供水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并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四、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由于灾后河(井)水和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垃圾污物混杂,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各级爱卫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搞好受灾地区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要落实责任,疏通水沟,清除积水,把退水后淤积的垃圾污物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处理;对病死的畜禽,要在农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深埋处理;要积极整治“四害”栖息、孳生场所,坚持环境治理与卫生防疫专业消杀相结合,尽可能清除和减少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条件。对因灾停止集中供水的乡镇、村,要发动家家户户做好缸水和水井水消毒工作,确保群众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安全的饮用水。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教育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将灾后卫生防病知识送到各家各户,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
五、全面修复损毁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深入一线,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精干力量,对辖区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仪器设备以及药械的损毁情况(详见附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受损的基础设施抢修好,确保群众基本用药安全。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和值班制度,做好人员、设备、药品的应急准备,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重点加强对受灾伤病员的抢救。市级综合医院(含市妇儿医院)和各县(市)区第一人民医院要成立院外会诊专家指导组,负责受灾伤病员的会诊工作,必要时赶赴一线参与会诊救治。各地要根据受灾情况派出医疗救治小分队,赴受灾严重的乡镇和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确保每位病人得到及时妥善救治。各级急救机构要加强值班值守工作,急救人员和车辆24小时待命,并充实一线急救力量,做好灾区伤病员的紧急救治和转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