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历史上沿袭的自由放牧是生态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认真总结吴起县“封山禁牧”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8月专题召开了全省退耕还林现场会,推广吴起的成功做法。2003年3月,省政府发布了在全省实行封山禁牧的命令,全省有61个县(区)实行了全面封禁,其他县(区)在林业用地和退耕还林区实行了封山禁牧。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一手抓封禁,一手抓舍饲养畜。在封禁上,通过完善制度,明确封禁措施,建立封禁管护队伍,强化检查监督,确保封山禁牧落到实处;在舍饲养畜方面,省财政每年都安排3500多万元用于扶持发展畜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2005年,全省牛存栏309万头、羊存栏931万只,分别较2000年增长16.5%和31.8%。几年的实践证明,封山禁牧不仅促进了生态自我修复,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而且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
(六)切实搞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确保退耕还林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狠抓了农田基本建设、后续产业发展等各项配套措施的落实。一是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七年累计新修和改造提高基本农田面积170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后续产业的开发。在渭北和延安南部退耕区,狠抓以苹果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截至2005年底,全省实有果园面积达1226.2万亩,产量达到765.7万吨,其中苹果面积639.4万亩,产量560.1万吨。在陕南秦巴山区退耕区、黄河沿岸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607万亩,为稳定增加退耕户收入奠定了基础。三是狠抓退耕区能源建设。到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沼气池37.5万口。积极推广节柴改灶、以煤(电、汽)代柴,目前以煤、液化汽为燃料的退耕户已占退耕户总数的47%。结合退耕还林,全省还营造薪炭林50万亩。四是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省累计投入8.2亿元,移民49.5万人。五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省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2005年底,全省龙头企业达到1754个,固定资产总值138.18亿元,当年销售收入230.65亿元。六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各地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加强管理服务,建立劳务基地,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506万人,其中退耕区农民近200万人。
(七)夯实退耕还林工作责任。省委、省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都把退耕还林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延安市制定了县区党政和市直有关部门一把手负总责的退耕还林工作责任制,配套出台了考核评估指标和办法,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把责任落到了实处。二是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检查验收坚持“人员不变、区域不变、任务不变、责任不变”,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检查人员身上,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及时纠正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据统计,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省累计查处退耕还林案(事)件1120起,258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