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采取例会、培训、督导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
(十三)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落实诊疗护理规范,严格人员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十四)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等核心医疗制度,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廉洁行医,推行院务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实行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制,逐步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推进规范管理,健全相关制度
(一)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健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的在编人员人事关系全部收归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职责负责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和经费的管理,统一行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档案管理、专业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在县级机构编制、人事等部门的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调配、流动和交流。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参照《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核与竞聘相结合的方式,选聘作风好、懂技术、管理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担任。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编制与岗位管理。根据省卫生厅、人事厅、省委编办《关于规范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配备的通知》(闽卫人〔2009〕25号)精神,各级机构编制、卫生、人事部门要按照精简、高效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工作项目等要素,科学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定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工作,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各类卫生院卫技人员应占本院人员总数的90%以上,其中乙类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按常住人口每千人口0.9~1.1名的标准配备,按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5~40%配备临床医生,按30~35%配备护理人员,按10~15%配备医技人员,配备专职公共卫生人员6~8名;丙类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按常住人口每千人口0.9~1.2名的标准配备,原则上不少于10名,公共卫生人员不少于4名,逐年按编制配齐人员,且在本县范围内各乡镇卫生院之间人员可根据业务实际需要,由卫生主管部门进行调整。进一步压缩在编非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