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地表水监测:具备河流25项必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3.1.3地下水监测:具备地下水24项必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3.1.4声环境监测:具备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能力。
3.1.5污染源监测:具备县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能力。
3.1.6环境应急监测:建立覆盖各分区的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具备进行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的能力。
3.2元氏县、井陉县、赵县
3.2.1环境空气监测:具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同时具备对降尘、硫酸盐化速率以及降水进行监测的能力。
3.2.2地表水监测:具备河流10项必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3.2.3地下水监测:具备地下水11项必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3.2.4声环境监测:具备进行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能力。
3.2.5污染源监测:具备县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能力。
3.3矿区、深泽县、灵寿县、行唐县、高邑县、赞皇县
3.3.1环境空气监测:具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同时具备对降水进行监测的能力。
3.3.2地表水监测:具备河流6项必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3.3.3地下水监测:具备地下水5项必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3.3.4声环境监测:具备进行功能区噪声的监测能力。
3.3.5污染源监测:具备县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能力。
三、加强硬件建设,逐步实现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现代化
加强监测用房、仪器配备、车辆保障等硬件基础建设,是实现我市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现代化的保证。我市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近期需要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参照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结合现有实验室硬件水平,优先保证监测用房,积极购置和完善仪器装备。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用房的面积、配置必须达到国家相应要求。仪器装备购置既要针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的需要,又要为环境监测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通过监测手段现代化,提高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各类仪器装备配置能力与监测项目要求相一致,二级(市)中心站:基本仪器、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沙尘暴专项监测仪器必须配齐,生态、辐射专项监测仪器尽量购置;市属六区分站:基本仪器必须配齐,监测专用车辆配置不得少于2辆;三级(县)站:基本仪器必须配齐,应急环境监测仪器、专项监测仪器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配,监测专用车辆配置不得少于2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