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云南省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远不能适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的机遇,以及建设创新型云南的要求;创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有待加强;科学、健全、高效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急需完善,公共科技设施的开放共享和产业研发设施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相对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较少;创新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有关鼓励和加强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或执行不力,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创业环境和中介服务体系亟待改善和加强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总体原则,以及建设创新型云南的目标要求,优化整体布局、完善体制机制、统筹规划云南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体现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公共财政投入的引导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产学研结合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共建、共享、共用模式,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低水平重复的格局,体现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紧密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自主创新的迫切需求,自然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的特色,以及云南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构建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体系,体现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二)建设目标
到2012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调整、优化和加强现有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15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有3个至5个提升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部分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学科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
全省大型企业全部建立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30%的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0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明显进展,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5个以上。在确保粮食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提升到新水平,实现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用、科技文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
机制和体制创新有新突破,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培养、吸引和凝聚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三)总体部署
一是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从研究实验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等5个层面,确定若干重点领域和主要建设任务,并从中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建设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发挥效益的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二是结合国家实施的重大科学工程、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专项等,组织实施一批既能体现国家目标,又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并在完成国家专项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指导其他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三是部署一批既能体现云南特色和优势,又能支撑新兴产业培育的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四是结合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以及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着力建设好以昆明为核心,区域创新体系为补充和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化、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