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纲要(2009年-2020年)的通知

  (三)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发挥山区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根据高稳产农田建设的经验,山区坡耕地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后,每亩可以多生产粮食50公斤-100公斤,农民可以多增收100元 -200元左右;烟叶、蔬菜、马铃薯、甘蔗、花卉、水果、咖啡、蚕桑、中药材、油料等特色种植业的产量、产值可以得到较大幅度增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相对集中连片,田、水、路等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可为特色种植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无害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三、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一)坡耕地面积大。我省山区、半山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现有耕地中坡耕地就占到61.5%,坡度大、改造难,水土流失日益突出。
  (二)农田损耗快。近年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上洪涝灾害损毁和各种征占用地,全省灌溉条件好、土地肥力高的耕地不断减少,虽然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新开垦的耕地要达到高产水平还有一个过程,而且人口逐年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三)耕地质量差。工业“三废”污染和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对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土壤过酸、过碱、板结,还有部分地方重用轻养,地力衰减情况日益突出。
  四、目前中低产田地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低。标准高、规模大的高稳产农田少,建成的部分高稳产农田与“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标准差距较大,加上建设过程中忽视地力培肥,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等指标也比较低。
  (二)投入少。中低产田地改造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加上改造重点转向山区,因而带来建设成本大幅上升,大量成熟的改造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实施改造的标准不一,不少在建改造项目难以按时、按量完工。
  (三)资金分散。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分散在多个部门,囿于部门资金用途、管理等因素,在实施中缺乏统筹规划,整合不够,资金效益发挥不充分。
  (四)项目管理繁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审批程序多、检查多、管理成本高,难以有效集中财力办大事,形不成合力和规模效益,缺乏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示范作用强、集中连片改造的成熟经验。
  五、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山区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现代烟田建设、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以水利为基础、山区为重点、农田为中心、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县(市、区)为单位,完善思路、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扎实推进,把中低产田地建成“田、水、路、林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从2009年起至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00万亩,使全省高稳产农田达到5000万亩,农民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