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和农村配送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大宗商品物流工程。加快煤炭物流通道建设,以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煤炭外运为重点,建设芜湖裕溪口、铜陵煤炭储配中心,完善煤炭物流体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港口资源,围绕钢铁、有色、建材产业,建设铜铁矿石、水泥熟料、钢材及加工品、铜及深加工品等物流设施。强化汽车物流服务,扩建奇瑞汽车滚装码头和江汽物流园区。根据《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建设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推进粮食“四散化”,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支持合肥国家棉花交易中心发展,促进棉花现代物流。加强食盐储运配送设施建设,推动食盐流通现代化。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加强指导、大力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五)物流信息化工程。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建立全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形成集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电子政务和物流电子商务功能为一体的安徽物流业门户网站。加快商务、交通、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部门和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并与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完善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建立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加快物流和工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与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相互间的互联互通。
(六)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积极参与相关物流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宣传推广,争取先试先行。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广实施托盘系列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支持开展托盘租赁回收业务。鼓励物流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冷链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营管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各市要相应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