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级教育、地震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明确职责,建立科学长效的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
三、加强学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一)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地震发生时如何有效迅速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知识,对全体师生集中进行教育。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教师队伍防震、避震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老师-学生-家庭-社会,把防震减灾与应急知识辐射到全社会。
(二)各级地震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向当地学校提供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资料,组织安排有关专家走进校园,开展地震知识讲座,实地指导帮助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适时进行避震演练。
(三)各级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课外活动,如举办征文、绘画、板报、竞赛、广播、讲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四、认真做好学校地震应急管理工作
(一)在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地震应急预案,落实好应急措施,明确工作流程。应急疏散预案要尽量细化严密,从老师到学生的责任、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到操场上的安全位置等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二)各学校要利用学生课间操等时间开展经常性的集体疏散训练,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至少要举行一次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演习。加强对师生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切实增强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预案。学校进行应急避险、紧急疏散训练演习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求快,坚决杜绝因演练不当造成师生踩踏伤亡事故发生。
五、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近年来,在地震、教育部门的努力下,全国已建成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000多所,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汶川地震中经受实践检验的安县桑枣中学、德阳孝泉中学、德阳第五中学、江油花园路中学等学校,更是其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