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扩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逐步实行免费向社会开放。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建设“通借通还”系统,方便市民借阅图书。构建“一公里文化圈”,让市民出户1公里就能享受到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重视和加强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暂不能完全免费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实行低票价政策,不断加大免费开放受众面,城市公园逐步实现免收门票。继续扩大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和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比例,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加速文化事业发展,打造文化精品
1.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结合,把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与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相结合,抓好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杂技、摄影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门类的精品生产,提升原创能力,努力创作一批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质量上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学艺术精品,策划、创编一批优秀戏剧、舞台剧等文化节目。依托“长影乐团”,进一步发展高雅艺术,建立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培育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创作群体。到2012年,每个艺术门类力争创作3-5个精品,有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鲁迅文学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
2.文化理论创新工程。整合驻长大专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的力量,成立城市文化研究会与研究所,开展具有长春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长春城市文化研究和文化理论研究的水平和实力;加强对市民城市历史文化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支持鼓励“长春百家讲坛”、“长春国学大讲堂”、“长春文化书院”、“长春青年学者公共文化播讲团”等开展文化传播普及工作,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善政府规章、制定地方性文物法规和历史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落实相关责任,加强文物普查、考古和发掘工作,形成文物的恢复、利用、抢救、维修的有效机制,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使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300处以上。依托长春伪满洲国核心建筑群等大量警示性文化遗存,积极开展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为尽早进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及申报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萨满遗存、黄龙戏、东北大鼓、二人转、赵氏古筝等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申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按照官方文化交流与民间文化交流并重、商业演出与政府文化交流活动并举的思路,学习借鉴现代优秀文化成果,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文化项目,发展具有高雅文化特征的艺术种类,组织筹备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节,不断增强与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文化交往,加强文化产品流通。做大长春杂技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使杂技进入更多国家、地区的演出市场。规划期内,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较前五年交流项目总数增加20%,力争每年引进项目20-25个,争取更多节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出国商演名录,获得文化部优秀出口文化产品项目。积极抓好图书版权贸易工作,力争每年输出引进版权在10部以上。
(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文化支柱产业群
1.确立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影视制作业。依托长春丰厚的电影资源,努力做强中国重要的制片基地。坚持和弘扬长影主旋律电影和小成本艺术电影风格与特色,全力支持长影集团提高电影创作和生产能力,打造农村题材数字电影基地品牌;加快长春电影世纪城后期工程建设,完善长影的大产业链建设。构建以电影院线和农村电影服务网络为电影普及形式的电影文化产业链,培育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电影院3-5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影文化主题活动,举办全国影视原创作品展映活动和大学生电影艺术节,支持长春市内各高校的影视专业建设;进一步培育省、市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夯实以品牌频道(频率)和品牌节目为核心竞争力的长春广电事业和产业基础;在影视创作上打造国内一流的影视策划中心;在制片加工上打造成为国内效益最好的洗印厂;最终把长春建成中国特效电影之都、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世界一流的电影生产制作和娱乐中心。到2012年,年实现全口径收入6亿元。
--旅游会展业。以建设生态型旅游名城为总体目标,以品牌建设和品牌活动策划为主线,充分依托东北地域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突出冰雪运动和消夏休闲两大主题,着力打造长春独特的汽车工业游、影视文化游、雕塑艺术游、冰雪体验游、殖民遗迹游、节庆会展游、消夏休闲游、生态休闲游八大旅游精品。最大限度地整合长春的森林、湿地、景区、公园、广场等旅游资源,形成冬夏互补的现代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长春四季皆宜的独特风光和旅游文化魅力。按照名园、名品、名胜的一流标准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开辟红色旅游线路,逐步打造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带,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深度开发一批体现关东地域特色兼具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收藏性的旅游商品,使之逐步成为文化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到2012年,文化旅游年收入达到10亿元,将长春市建成区域性“文化旅游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