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安排,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动城市联盟,促进城际协作,逐步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加快福州、厦门、泉州沿海中心城市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海港、空港、铁路集疏运能力,发挥主要带动作用。加强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实力。通过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提高区域中心城市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发展县域经济,探索完善省管县(市)的体制,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带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小城镇规划,择优发展小城镇,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心镇,促进农村人口与产业向中心镇集聚,推动小城镇建设规模化、特色化,成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节点。探索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县级行政管理权限。扩大实施镇、村试点工程,继续抓好各项科技富民工程,夯实小城镇经济基础。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繁荣农村经济。发展订单农业,扶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六大员”、科技特派员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村镇环境卫生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建立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以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下派村支书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工作机制。
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对城乡发展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城乡各项建设,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促进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协作配套。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交通、电力、电信、信息、邮政、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逐步实现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挥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金等对农村的支持,推动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先行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
(三)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加财政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投入。主动衔接国家有关部委,落实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扶持力度的政策,特别是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的扶持政策;落实好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专项资金时对我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中西部地区相关优惠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和特色资源深加工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继续组织实施造福工程。积极推进扶贫小额贷款,推进村级发展互助金试点。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就业技术培训,合理有序推进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推动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沿海对山区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抓好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加强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建设,扶持培育一批山海协作示范工程和重点骨干项目。
(四)推进跨省区域协作。积极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探索建立产业、交通、环保、金融、信息、城乡规划、能源资源、区域通关等领域的协调机制,推动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协作组织作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市场开发,加快区域共同市场建设,促进区域间人员、资金、技术、产权等畅通流动。积极研究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保医保对接、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改革,消除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加强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跨省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建设,畅通海峡西岸港口与内陆地区通道。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实现电子、机械、旅游、物流等产业对接,加快形成产业对接走廊。加强海峡西岸城乡和区域合作,积极构建区域城市联盟,促进产业协作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实现城市及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一)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相关政策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和价格调节机制,促进海峡西岸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和节约集约用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永安国家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切实搞好海域使用权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流通体制等方面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