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推进绩效审计。学习借鉴国际绩效审计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创新绩效审计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绩效审计融入财政、金融、企业、环境资源等专业审计中,重点监督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影响广、投资额大的项目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情况,促进效益提高。
(四)创新审计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审计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审计项目储备库,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改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二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审计人员准入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奖惩和提拔的激励机制,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推广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效能,加快账目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探索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四是创新审计整改机制,推动建立由政府主导,人大监督,审计、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被审计单位落实的审计整改机制,加强跟踪检查,推动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告。五是创新审计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提出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六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实现审计对重大事项的提前介入和全程监督。
(五)深化对内部审计和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促进各单位建立内审机构,完善内审制度。紧密围绕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土地政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促进村务公开和规范管理,消除基层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六)强化审计分类指导。深圳、珠海、汕头市要充分利用特区优势,重点加强地方性法规以及审计准则、审计指南建设,努力探索适应特区审计工作的新路子。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地级以上市要针对本地经济规模大、集体经济发达和城镇化程度高的特点,在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的同时,加强与港澳地区审计部门的交流,探索完善适应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特点的审计模式;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审计机关的对口帮扶措施。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积极探索既适合本地实际,又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具体形式,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七)推进审计规范化建设。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审计队伍。建立健全各项审计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机关运行、业务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制度建设。加强审计机关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以“金审二期工程”和省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部署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