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首先,分布在贫困地区的项目受国家拉动内需投资小、以奖代补资金量少、配套资金不到位、招商引资难等因素的制约,资金筹措异常困难。4个未开工污水处理项目中,虽然获得国家拉动内需投资0.79亿元支持,但仅占4个项目总投资7.2亿元的10.97%。;7个未开工垃圾处理项目中,虽然获得国家拉动内需投资0.91亿元支持,但仅占7个项目总投资4.66亿元的19.53%。目前,11个未开工的“设施”项目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其次,地方资金配套能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加之招商引资困难,少数 BOT项目投资商撤资,导致资金链断裂;第三,一些世行贷款项目如天门污水处理设施和宜城、沙洋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审批耗时过长,程序繁琐,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三)项目推进力度不够。一是前期工作滞后。部分项目可研、环评、土地征用、初设等环节衔接不紧,前期工作耗时多、周期长,直接影响项目开工。二是施工组织松散。施工力量投入不足,机械设备配置不齐,作业面没有完全展开,工序安排不当,附属工程建设过于滞后,影响了项目整体推进速度。三是项目建设缺乏统筹。少数污水处理项目因管网资金筹措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原因,管网建设滞后,使得厂网建设明显脱节;个别县市垃圾处理设施存在边建设边倾倒垃圾的严重违规现象。四是工程质量有待提高。少数污水处理设施承建单位对结构性防水和地基处理不当,造成个别生物池出现渗漏和不均匀沉降现象;少数市县建设主管人员,对相关标准和规范学习不够、知之不多,质量把控不够严格。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施意见》(鄂发[2008]21号)中强调,要大力开展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进绿色家园工程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08]17号)中明确:2009-2010年,全省投入252亿元,加快“设施”建设,到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我省62个“设施”建设项目,是以上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把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着力克服只讲下情、不顾全局,重项目规划、轻项目实施和“等、靠、要”的思想倾向,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清加快推进“设施”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和办事日程。
(二)进一步落实建设资金。当前,影响和制约我省“设施”项目建设的突出矛盾,主要集中在建设资金短缺方面。各地要高度重视,着力解决配套资金不到位这个瓶颈问题。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把“设施”建设资金作为政府首要项目优先安排,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要整合土地出让金、水利、环保、城市防洪及道路改造等配套建设资金,集中用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二是要收好用好污水、垃圾处理费,做到应收尽收、应征不漏。特别是垃圾处理费,要通过人大、政府不断完善相应政策,积极引导各市(县)推进收费模式改革,全面推行“委托代征和行业自征”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加大征收力度,严格资金监管,严防资金流失,最大限度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三是要积极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形式进行“设施”建设和运营;四是充分利用国家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政策,充分利用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充分利用各地土地储备、优良资产和各种收益权益等做质押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国家松动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加快资金尚未落实的项目启动。
(三)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2009年,我省62个享受国家拉动内需投资支持的“设施”建设项目,必须确保年内建成28个(武汉汉南、武汉二郎庙、黄石市花湖、黄石市黄金山、阳新、南漳、谷城、荆州城南、荆州草市、监利、宜都、枝江、房县、应城、安陆、大悟、荆门夏家湾、荆门南城区、京山、团风、红安、黄梅、嘉鱼、通山、来凤、广水、潜江、天门)污水处理厂和16个(武汉长山口填埋、阳新、枣阳、宜城、松滋、监利、当阳、枝江、安陆、鄂州、浠水、黄梅、红安、沙洋、通城、广水)垃圾处理场。这个目标,是在充分考虑相关市县的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生产规模和建设现状确定的,也是改善我省城镇人居生态环境、建设两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之必须。各地对纳入今年确保建成运行的“设施”项目,要重点做好规划选址、建设用地、处理工艺等前期工作,要在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确保项目尽快开工、顺利竣工,并为污水处理设施试运行和垃圾处理无害化等级评估预留足够的时间。对按兵不动、行动迟缓或不出成效的单位,省政府作出了“通报批评、暂缓审批环评、暂缓下达建设和奖励资金、停止审批新的工业项目、停止审批新的工业用地”等规定。省建设厅、省发改委明确了“视情收回投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纪律,希望各地各部门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坚决措施,确保以上建设目标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