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部署排查和督促整改工作;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负其责,分兵把口,协同推进。要抽调精干得力人员,充实基层监管队伍力量,针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制定切实有效的排查整治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组织领导、机构人员、职能职责、检测手段、监管执法“五到位”,将此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信息沟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信息沟通和传递,在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中发现的重大案件、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应急职守,严格实行领导24小时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置。
(三)坚持排查与整治并重,切实做好隐患整治工作。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分析,明确隐患类别,迅速制定综合防范和整治措施。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隐患单位和区域,要派驻督导组实行重点监控。对排查出的一般隐患,要立即整改落实;对重大隐患,要建立挂牌整治制度,限期整治;对没有安全保障而又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单位,必须停产停业整顿;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要坚决取消其生产经营资质。
(四)切实落实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要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把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操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岗位、具体人头。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具体抓;有关监管部门要按照要求依法履行各自监管职责;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负起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措施,适时排查整治隐患,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发生较大以上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实行问责,一查到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每月1日、15日将工作情况报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每月5日、20日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市政府。2009年12月15日前,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将工作总结报市政府。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