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放开搞活其他国有粮食企业。除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企业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改组改造和兼并、租赁、出售、转制等多种形式,面向市场,放开搞活。
(五)培育多元粮食市场主体。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国有粮食企业改组改造,引导多元市场主体投资各类粮食交易市场、粮油物流设施以及高科技粮油食品加工业。支持粮油加工等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培育若干大型粮食产业化企业集团。
(六)规范政府调控与企业经营关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管和服务,促进公平竞争,不得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政府可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委托具备资质的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相关政策性业务,并按国家政策给予补贴。
三、进一步精干企业队伍
(七)严格实行定岗定员。对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储备企业(库),根据当地粮食产量、收购量、储备规模和经济效益,科学确定企业规模,坚持因事设岗,严格定岗定员,减少管理层级,精干管理人员。
(八)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改革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政策,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再就业规划,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搞好职业培训,提高转岗转业能力,为分流职工创造良好的再就业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农民、方便居民的服务业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鼓励和支持企业下岗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九)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后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储备企业(库),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运作。
(十)改革和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后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储备企业(库)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