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广州服务”品牌。发挥广州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以服务创新为手段,以标准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和多样服务为内容,擦亮服务老品牌,培育服务新品牌,使“广州服务”成为引领中国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和多样化的综合示范品牌。
2.制定“广州服务”标准。成立广州服务业联盟,通过联盟实现行业联合与资源集成,制定并推行物流、会展、信息、旅游、体育、商贸市场、社区管理等行业的服务标准,并把各行业标准整合起来,共同形成“广州服务”的标准体系,作为“广州服务”品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示范、培训、宣传等方式把广州标准向外推介。
3.建设服务业品牌基地。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打造成为引领全国服务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品牌示范基地。
4.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是“广州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路径。鼓励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业龙头企业上市。
(四)构筑服务产品输出基地。
依托广州的服务产业集聚、创新和品牌优势,积极对外输出服务产品,引导区域服务资源合理流动,扩大“广州服务”辐射半径,把广州打造成为珠三角服务资源配置中枢。
1.加强服务要素市场建设,积极输出生产服务。积极建设发达的服务要素市场,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为珠三角以至全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提供生产服务。以珠三角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扩展工业服务的辐射能力、服务半径和发展空间,引领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全省产业转移调整。以广州城市群服务业为服务对象,促进服务业服务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广州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特色。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业为服务对象,依托广东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和农业科研基地,发展广州农业服务,构建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流通服务平台。
2.推进服务通道建设,向外拓展生活服务。借2010年亚运会之机,着力打造“广州服务”品牌,疏通服务通道,全面优化提升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生活服务业,整合优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实现珠三角城市在服务领域行业资质、技术标准的互相承认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建设大珠三角“零障碍服务”大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员来我市进行服务消费。
(五)构建国际服务承接枢纽。
把握国际服务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契机,深化与港澳台的服务业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广州打造成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枢纽和对接国际的窗口城市。
1.深化与港澳台的服务业合作,构建国际服务承接平台。利用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契机,充分发挥广州南沙新区等合作载体的作用,大力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机构,支持港澳台现代服务机构扩大在穗业务。积极推进穗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加强穗港澳人民币、外汇结算合作。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粤港科技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香港专业人才密集、国际理念先进、海外市场广阔、法制环境健全等优势,结合广州靠近生产前端的优势,联合打造珠三角工业设计中心。
2.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嵌入国际服务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契机,提高广州承接高层次国际服务业的能力,尽快嵌入国际服务产业价值链高端。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鼓励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加紧与国际知名产业园区的联系与合作,挖掘市场空间,发展出口型服务业。
3.重点推动服务外包业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外包人才培训力度,大力承接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设计、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外包等业务,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动漫设计、制作,工业设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高端接包业务发展。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服务外包公司落户和跨国公司的业务转移我市,促使我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扩大。加强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等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及番禺数字家庭制造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创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培育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
四、行动计划
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原则和任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广州服务业中心的环境、功能和项目建设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中心地位。
(一)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1.组织保障。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确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依法加强行业引导、服务和监管,形成良好氛围和有效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推进)
2.城市营销。加大服务业区域营销力度,推介“广州服务”品牌。对内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召集会议研究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的宣传工作及重大宣传活动事项。对外扩大开放交流,充分利用2010年广州亚运会,向全国、全世界积极推介“广州服务”品牌。(市委宣传部牵头推进)
3.政策支持。以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为契机,研究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需要国家和省解决的政策瓶颈,争取政策扶持,积极帮助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拓展政策空间、搭建发展平台。认真执行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跟进落实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统筹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需引导资金和专项扶持资金。(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牵头推进)
4.人才支撑。对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层次等开展专题规划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加快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大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各类现代服务业人才。(市人事局牵头推进)
5.用地保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我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目标,采取闲置土地处置回收、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等方式,优化土地存量,拓展用地空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牵头推进)
6.项目服务。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中心重大项目库。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的审批、管理等实行特事特办。(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工商局牵头推进)
7.平台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做好城市设施规划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优良的基础平台。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做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信息办、建委、交委牵头推进)
8.协会支持。促进现代服务领域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积极吸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
(二)着力强化主导功能。
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文化创意、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支撑功能和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先进业态支撑功能。
1.现代物流功能。
编制和实施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专项规划。结合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和正在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专项规划,将相关用地列入土地利用储备计划,保障用地需求。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广州空港、南沙和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实现海、陆、空多种交通无缝衔接,形成以空港和海港为中心的疏运网络。(市发展改革委、交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牵头推进)
重点推进保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加大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吸引大型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采购中心、配送中心落户,逐步拓展离岸金融等业务,培育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大通关”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创新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市外经贸局、口岸办、交委牵头推进)
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按照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根据《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第三方物流。重点对本地“走出去”的大型物流企业和“引进来”的外地、国外大型物流项目,以及物流企业承接的物流外包服务等给予支持。(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2.金融保险功能。
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给予的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权,营造更加宽松、稳健灵活的金融环境与氛围,在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区域合作以及金融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市金融办牵头推进)
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壮大货币信贷市场。大力发展票据承兑贴现、同业拆借和银团贷款等业务。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打造证券市场的“广州板块”;争取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积极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促进期货市场发展。加快产权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将广州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统一规范、服务高效的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平台。发展保险市场。巩固广州区域性保险中心地位,争取设立全国保险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市场,积极开展科技保险、污染责任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引导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市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国资委配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