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职能作用。行业管理办公室要重点围绕企业规划、投资、创新、管理、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强化指导服务,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技术合作与专业化协作,通过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在规划、标准、政策、市场、技术、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协调服务作用,推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
附件一:全市纺织工业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表(略)
附件二:全市纺织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表(略)
附件三:全市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表(略)
潍坊市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化学工业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化学工业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不断增强、提高和完善,实现了产品结构良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支持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含原油开采) 58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60.77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38.28亿元、利税76.17亿元,利润45.08亿元,分别增长14.6%、28%、5.35%和2.87%;主要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油加工量326万吨、原盐1462万吨、轮胎2985万条、合成氨100万吨、焦炭120万吨、纯碱214万吨、烧碱56万吨、化学药品原药(化学原料药)28万吨,纯碱、溴素、双氧水、氯化聚乙烯、扑热息痛等产品生产能力均居世界首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2个、市级12个,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等高档次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70%以上,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以上;骨干企业规模优势突出,百强企业中化工企业2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4家,过20亿元的10家,过50亿元的4家,其中海化集团226亿元、昌邑石化101亿元;与国内外大公司合资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国家大型企业和日本JFE、德国朗盛、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等国外大公司来潍坊投资,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但是,我市化学工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传统产品占比偏重。目前,全行业中基本化工原料和农用化工比重占总量的83%,传统行业产品占主导地位,而有机化学、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等行业的新产品规模小、品种少,精细化工率仅为25%,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的产品不多,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产品品种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北部沿海地区盐化工产品雷同,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偏低,达不到规模水平,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节能减排任务重。由于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足、工艺技术落后、加工能力较小,导致许多小型化工企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任务艰巨。
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需求大幅萎缩,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化学工业盈利能力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多年未有的困难,生产经营形势严峻,部分弱势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目前,化学工业处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效益为中心,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推进现代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化学工业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实现化学工业发展的新突破。
(二)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积极跟踪国际、国内化工市场需求动态,适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聚集发展原则。加快优势产业区域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品深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化、园区化。
3、技术进步原则。加强产学研联合,研发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设备,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运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抓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4、科学发展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5、对外开放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鼓励企业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0亿元,利税116亿元,其中利润69亿元;纯碱、氯碱、石油化工、轮胎、煤化工等主要行业8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国最大并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化工产品基地;新增中国名牌2个,山东名牌5个;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3家,其中过100亿企业2家;加强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三、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合理控制基础化工产品规模,依托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三大集群,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加快精细化工高端产品发展步伐。重点研究开发生产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聚碳酸酯、氟树脂、聚酰亚胺等功能性产品和原料,面向汽车机械产业的聚碳酸酯、硅橡胶、丁基橡胶、高性能子午胎等结构性材料和产品,发展面向轻纺产业的己内酰胺、聚苯硫醚、高性能纤维等差别化和专用产品及原料;采用先进煤气化等技术,对氮肥原料结构和动力结构进行改造。
(一)建设三大产业集群
1、海洋化工集群。依托北部沿海地区土地、卤水资源优势,加快海化集团、大地盐化、海天生物、海能化学、新龙电化、亚星化学等骨干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搞好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大力发展盐化工、溴素、苦卤化工、海洋生物化工等四大系列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以两碱、溴素为主导产品,以碱、溴延伸产品为基础的高度关联、互为依托、滚动增值的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产品技术和工艺装备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化工产品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石油化工集群。依托北部沿海土地及昌邑石化、弘润石化、联盟化工、海化集团等炼油企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山东海化与中海油、昌邑石化与中化集团、弘润石化与中石油的战略合资合作,加快黄岛至潍坊重质液体化工原料输送管道项目、莱州-昌邑长输管道工程、滨海开发区弘润项目区配套400万立方商业储备库工程建设,培植从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产品到精细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橡塑助剂等产业链,搞好产品间衔接配套,发展一批精、专、特、新化工产品,打造千亿级石化产业链,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石油化工集群。
3、煤化工集群。积极推进与日本JFE化工株式会社的合作,以海化集团、潍焦集团、华奥焦化、博奥炭黑等企业为依托,淘汰落后焦化产能,以煤气化和煤焦化为龙头,以碳一化学为核心,建设大型煤制气、煤焦化装置和后续加工配套装置。以先进的气化技术、焦化技术和新一代碳一化学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两大煤化工产业链,一是由煤气化制甲醇为基础,延伸至甲醛、醋酸、醋酐、乙烯、二甲醚等系列产品;二是以煤焦化生产煤焦油为基础,生产轻油、酚、萘、改质沥青、精苯等焦油深加工产品。跟踪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及精细专用化学品,建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国内一流技术水平的煤化工集群。
(二)整合壮大优势产业
1、盐化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两碱、溴素、苦卤等系列产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两碱,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企业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提高重质纯碱和离子膜烧碱的比例,提高纯碱、烧碱的就地加工率,拉长产业链。纯碱,重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装备,提高装置技术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加大硝盐、白碳黑、过碳酸钠等纯碱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优势。烧碱,继续以液碱为主、固碱为辅,增加42%液碱及片状、粒状固碱比例,同时积极发展烧碱后续产品,增加产品品种。溴素,按照“以盐定溴”的原则,控制总量,重点依托潍坊中以溴化物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染料中间体等溴素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溴素深加工率,在品种、质量、数量、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苦卤化工,主要发展氯化镁、氧化镁、氢氧化镁、轻质碳酸镁、金属镁、金属钠等以镁、钾系列产品为主的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苦卤的综合利用水平。海洋生物化工,主要开发生产褐藻酸钠、琼胶、甘露醇、碘及深加工产品、保健品、海洋医药品等海藻化工产品。
2、轮胎。限制扩大斜交胎生产规模,禁止新建斜交胎,适当发展农用和工程子午胎,以山东泸河、山东三工、寿光银宝等企业为主,对现有重点轮胎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全钢、半钢子午线轮胎产业化进程,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品种规格,降低生产成本,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到2011年,子午胎达到年产1000万套的能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
3、化学建材。以亚星化学、日科化学为骨干,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原料优势、助剂优势和加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化学建材产品,在品种、质量、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方面有较大发展和提高,重点开发塑料管材、板材、异型材、防水卷材、密封卷材、防水涂料等产品。同时,以现有产业、产品、原料和加工技术的比较优势,联合化学建材产品的树脂、助剂、加工以及应用企业,促进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推动化学建材行业优化升级。到2011年,形成一批化学建材骨干生产企业,打造出2-3个名牌产品,骨干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化学建材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利税4亿元。
4、化肥。加快发展以尿素和三元复合肥为重点的高浓度化肥,突出抓好农用化工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用化工企业,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增产节能,降低成本,增强农用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化学肥料,大力发展尿素、复合肥和各种专用肥,提高高浓度化肥比例和化肥复合率,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以诸城良丰化学公司为依托,推广中国航天动力研究所利用烟煤生产化肥专利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及其设备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专利项目),推动烟煤作为原料进入化肥生产领域。到2011年,尿素和复合肥年产能力均达到120万吨,高浓度化肥比例达到95%以上,化肥复合率达到50%。
5、化学农药。重点稳定现有杀虫剂的产量,合理改变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增加除草剂、杀菌剂的产量,限制高毒有机磷农药以及用量大、毒性高、污染严重的品种的生产和发展。依托潍坊临港农药工业园(中国农药北方工业园),以润丰化工、中农联合化工、海利尔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建成全省最大的原药及农药中间体生产基地;依托青州经济开发区,以绿丰农药、神星药业、润博农化等企业为龙头,建成以农药制剂加工为主的青州基地;以荣邦化工、亿嘉农化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以制剂加工为主的寿光基地。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利税12亿元。
6、合成材料。以亚星化学、日科塑胶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氯化聚乙烯等氯化高聚物系列产品,重点发展水合肼、发泡剂、CPVC、CM橡胶型新型材料、抗冲击改性型ACR、CPP、CPE胶料、CPE130A、磁性橡胶原料、球形管材专用树脂等产品,加大对PVC产品的开发、生产应用力度,在已有悬浮法生产粉状树脂的基础上,采用乳液法生产糊状树脂和开发生产PVC混掺树脂、消光树脂、氯乙烯-聚氯乙烯接枝共聚树脂等特种树脂。到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利税3亿元。
7、专用化学品。依托泰盛化工、恒联化学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壮大橡胶助剂、塑料助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造纸助剂、环保型和高性能涂料产业。加快发展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和酸性染料,癸二酸酯类、氨基酸络合盐等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胶粘剂、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加快产品向系列化、高档化、精细化发展,并在规模、品种、质量上形成优势名牌产品。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当前国家鼓励投资和加快审批进度的机遇,围绕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流程控制、企业管理、质量品种、安全生产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项目,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化工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实现信息化和化工产业的融合,提高化工产业的信息化水平。重点组织实施潍焦集团10万吨/年粗苯精制改造、联盟化工油品制氢加氢技改、昌邑石化80万吨/年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及100万吨/年连续重整、海化集团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等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同时,要抓住国有大型油企与海化集团、昌邑石化、弘润石化合作的机遇,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成品油质量,延长石化产业链。
(二)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及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在化肥生产行业,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及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石油化工领域要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示范项目,重点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设备和在线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培育宣传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推广海化集团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清洁生产为手段,提高“三废”利用水平。
(三)强化综合治理,努力提高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突出抓好危化品登记、安全标准化、危险化学品许可证换证三项工作措施,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车间、班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普查)、检测、评估,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评价评估、分级管理、挂牌整改制度,实现重大隐患的有效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划分等级,实行挂牌整改,到期完不成整改任务的,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无望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关闭。严格实施安全许可制度,严格安全标准和条件,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入市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对不履行“三同时”制度,提早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杜绝新隐患的产生。
(四)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加快区域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增强大型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对现有化工企业的改造、提升,做到生产与环境相容,对于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简陋,缺乏改造能力的企业,坚决关闭淘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转产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严格市场准入,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新建、改建项目优先选用国内先进乃至国际水平的先进工艺装备,今后对新上化工项目,要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各县市区不再布局大型化工项目,所有新上大型项目必须到滨海建设,引导化工企业向滨海集聚,努力形成生产集中度高、产业关联性强的化工产业群,推进化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