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2015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均为同比基年2007年的下降幅度。
三、主要任务
为保障全省交通节能总体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站在完善全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与升级,“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资源利用和服务功能的比较优势;加强公众客运体系建设,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路水路旅客运输服务品质,积极引导公众的交通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在交通行业内部,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内河港口生产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优化公路水路交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
本规划主要立足于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内部,围绕营业性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内河港口生产三大重点领域,分别提出了各领域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的主要任务与分解目标。
(一)道路运输
1、结构性节能
(1)优化道路基础设施结构
加强公路网络化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网建设,强化连接线、断头路等薄弱环节,减少绕行,发挥公路网络效益,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效率,降低能耗;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国省道改造步伐。按照“改善结构、连接两头、服务经济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国省道路网建设。本着有利于发挥路网整体功能的方针,促进国省道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衔接沟通。
优化公路站场布局。建设以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点)为辅助,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为车辆高效、顺畅行驶创造良好条件,降低能耗水平。
全面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扩容升级改造力度。优化路面等级结构,加快未铺装路面改造,消除砂石路面路段,提高路网路面铺装率,强化公路养护,全面改善路面状况,建立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长效机制以减少车辆对路面的破坏作用,降低车辆行驶摩擦阻力产生的能源消耗。到2015年和2020年,使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含村道)的比重分别达到9%和11%以上,路网(含村道)路面铺装率分别达到65%和70%以上,预期可使单耗同比2007年分别下降2.3%和3.9%左右。
(2)优化车辆运力结构
加快调整优化道路运输运力结构。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汽车列车,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逐步提高大型车的载重吨比重,降低中型车的载重吨比重,形成以小型车和大型车为主体、中型车为补充的车辆运力结构。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使大型车在货车总运力(按载重吨计)中所占比例分别提高到78%和80%左右,预期可使单耗同比2007年分别下降4.0%和5.5%左右。
(3)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推进运输车辆的柴油化进程。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和使用柴油汽车,提高柴油在车用燃油消耗中的比重,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营运货车柴油消费比重(折算成标准煤,下同)分别达到95%和97%左右,预期可使单耗比2007年分别下降1.0%和1.3%左右;营运客车的柴油消费比重分别达到90%和93%左右,预期可使单耗比2007年分别下降1.6%和2.0%左右。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推进车用替代能源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汽车利用天然气、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推广应用燃气汽车、电动汽车出租车等替代燃料车,大力发展混合动力等车型。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使营运客车能源消费总量中替代燃料所占比重(折算成标准煤)分别提高至1%和2%左右,预期可使单耗比2007年分别下降0.1%和0.2%左右。
2、技术性节能
(1)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
加强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交通产业升级和交通现代化。推动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快商务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建成全省道路运输及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公众出行GIS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信息综合服务、GPS安全监控和定位信息服务系统,大力推行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
尽快完成高速公路联网收费IC卡改造工程,加快高速公路车辆多路径识别技术的掌握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广应用GIS、GPS系统,推广应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储值卡支付系统。尽快完成主要城市间“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构筑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保障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大力推进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积极研发和推广智能交通综合调度系统、ETC、GPS、GIS和GRS(3S)等技术,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道路运输业,逐步实现智能化道路和车辆运营、数字化管理,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品质。大力发展货运信息服务网,促进货物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提高实载率和运输组织效率;加强客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以高速公路客运为骨干的现代客运信息系统建设,降低能源消耗。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使ETC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60%以上,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90%以上,预期可分别实现单耗同比2007年下降1.6%和3.1%左右。
(2)强化车辆节能技术应用
积极引导节能环保型车辆的发展和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车型,推广柴油发动机客车、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设备。推广汽车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子午线轮胎代替普通斜交胎,鼓励安装导流板、安装风扇离合器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附属设备的能耗。
加大车辆技术管理力度。大力加强在用车辆的定期检测维修保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厂家推荐的间隔里程实行二级维护,并在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系统中增加车辆回场例检作业,改善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抑制能耗上升。
3、管理性节能
(1)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化水平
强化道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充分运用现代交通管理技术,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有效利用回程运力,降低车辆空驶率,提高货运实载率,降低能耗水平。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道路货运里程利用率达到77%和78%以上,预期可使单耗同比2007年分别下降6.0%和9.0%左右。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大力推动货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发展。建立以主枢纽为货运节点的全省道路货运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道路货运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社会化的货物配载、交易及其他的信息服务;逐步培育起一批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的运输组织主体;加快发展提供仓储、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以及提供完整物流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积极推进拖挂和甩挂运输发展,充分发挥其车辆周转快、运输效率高和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优势。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使拖挂甩挂运输承运的道路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达到12%和18%以上,预期可使单耗同比2007年分别下降2.4%和4.2%左右。
(2)提升道路客运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加强客运运力调控,继续实施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的运力的调控政策。大力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鼓励道路运输企业运用资本运作和市场竞争方式对班线客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道路客运企业集约化水平。优化客运运输组织模式,加强出租车调度完善预约制度,提高客运实载率。到2015年和2020年,力争使道路客运实载率达到80%和82%以上,预期可使单耗同比2007年分别下降3.0%和4.5%左右。
完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旅游客运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积极引导私人交通转向公共交通,降低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水平。
(3)提高汽车驾驶员节能素质
强化节能驾驶培训管理。制定汽车节能驾驶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培训教材和操作指南,积极推广模拟驾驶,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加大节能驾驶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汽车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技能与素质。力争到2015年和2020年,使节能驾驶培训普及率分别达到65%和70%以上,预期可使单耗同比2007年下降1.6%和2.1%左右。
专栏7: 江西省营业性道路运输中长期节能目标分解
|
项 目
| 2015年
| 2020年
|
能源强度指标
| 营运车辆综合单耗
| 下降15%左右
| 下降20%左右
|
营运货车
| 下降15%左右
| 下降22%左右
|
营运客车
| 下降3%左右
| 下降5%左右
|
分解目标
| 类别
| 主要方向
| 具体目标
| 节能效果
| 具体目标
| 节能效果
|
结构性节能
| 优化路网结构
(不含村道)
| 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9%
路面铺装率≥65%
| 2.3%
| 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11%
路面铺装率≥70%
| 3.9%
|
优化能源结构
(折算成标准煤)
| 货车柴油比例≥95%
客车柴油比例≥90%
| 货车1.0%客车1.6%
| 货车柴油比例≥97%
客车柴油比例≥93%
| 货车1.3%客车2.0%
|
客车替代燃料比重≥1%
| 客车0.2%
| 客车替代燃料比重≥2%
| 客车0.3%
|
优化货运运力结构
| 普通货车平均吨位4.7吨,其中大型货车≥12吨,占总载重吨比重≥78%
| 货车4.0%
| 普通货车平均吨位≥5.0吨,其中大型货车≥14吨,占总载重吨比重≥80%
| 货车5.5%
|
技术性节能
| 发展智能交通技术
| ETC覆盖率≥45%;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65%
| 1.6%
| ETC覆盖率≥60%;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90%
| 3.1%
|
管理性节能
| 优化运输组织方式
| 拖挂甩挂运输承运比重≥12%
| 货车2.4%
| 拖挂甩挂运输承运比重≥18%
| 货车4.2%
|
提高运输效率
| 客运实载率≥80%
货运里程利用率≥77%
| 客车3.0%
货车6.0%
| 客运实载率≥82%
货运里程利用率≥78%
| 客车4.5%
货车9.0%
|
推广节能驾驶
| 节能驾驶比例≥65%
| 1.6%
| 节能驾驶比例≥70%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