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化。完善网上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服务和电子监察等系统,推广电子政务系统,充分发挥市长信箱、市长公开电话的作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利用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积极推进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整合利用分散于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行政事项网上并联审批,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2.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业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3.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总结推广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经验,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面向“三农”提供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等实用、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监测、农产品品质检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与服务,使信息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强有力的助推剂。
4.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提升政府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药品安全实时监控等系统,完善安全生产、卫生监督管理等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完善“十四金”工程,适时推进“市民卡”工程,选择条件较好的社区试点推进社区信息化,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绩效评估。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外经贸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信息产业部门和统计部门要建立统一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量化考核标准,并纳入各级各部门、单位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各市区政府和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要加强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专门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管理机构,在人员、经费上予以倾斜。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