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信用社区建设。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清银发〔2008〕77号文的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在信用社区内从事创业活动,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对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项目经县(市、区)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开业指导专家论证通过的,可取消反担保。
(三)落实扶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四)加大财政资金对创业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投入。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项促进创业优惠政策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平台建设。
五、完善创业服务机制
(一)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创业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指导、创业申办文件编制、代理登记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会计(税务)代理、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政策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创业服务公共网站、远程创业培训平台和创业项目共享资源库等,开展远程创业辅助培训和网络模拟创业实践等活动。
(二)加强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实施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农村劳动力、复员退役军人等参加创业培训。对符合享受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可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或创业培训补贴;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创业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实施创业师资培养计划,每年组织10至20名综合能力较强、有志成为创业培训教师的相关人员参加省举办的创业师资培训;完善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
(三)加强创业项目开发推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通过开辟创业项目展示室,举办创业项目、产品推介展示会,积极向社会推介创业项目。
(四)开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创业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初次创业者办理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以及熟悉创业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为创业人员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