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实施流通领域品牌战略。促进流通产业走品牌发展之路,商贸企业使用的商标、商号享有与工业企业品牌同样的参评资格,对商贸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国家级品牌称号的,给予一定奖励。加大对流通企业商标、商号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力振兴老字号,积极开展“浙江老字号”认定,认真做好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组织企业参与金鼎百货、钻级酒家等国家层面的等级评定,开展省级商贸服务品牌认定。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培育猪肉和农副产品品牌,提高品牌流通企业影响力。
(十四)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大对连锁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促进连锁企业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提升竞争力。支持零售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拓宽消费者购物渠道;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对社区商贸服务网点开展电子商务的宽带费用按个人用户标准执行;加快发展网上购物,重点培育若干个网上购物平台;继续发挥行业网站优势,深入实施“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逐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商贸企业配送中心建设,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十五)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商品交易市场销售我省产品、拉动消费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省重点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发展一批业态先进、集散功能强的消费品批发市场和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大的生产资料市场。引导市场举办者加快市场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围绕创新流通业态、提高流通效率、改善交易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扩展市场功能,提升档次。按照发展现代流通的要求,大胆探索市场交易方式的创新,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展示订货、合同交易、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积极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加快促进传统市场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型升级,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进一步理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体制。
五、加强市场监测和应急管理,维护市场稳定
(十六)加强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能力。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监测制度,优化样本结构,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的监测。重点跟踪粮、油、肉、蛋、菜和成品油、钢材、水泥、棉花、化肥等商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强化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供求趋势及价格走势的预测。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全省市场运行状况,提高预测预警水平,增强应急调控能力。
(十七)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抓紧充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重要物资储备体系和市场风险资金保障体系,健全重点调控商品应急响应企业联系制度,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应急资源动态数据库,规范应急采购、调用和补偿工作程序。加强“菜篮子”商品供应的组织协调,以猪肉为重点,完善应急预案和调控体系,建立保障供给长效机制,确保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稳定。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保持适当库存水平。加快储备糖库和储备肉冷库建设,增加生活必须品储备品种和数量,提高商品储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