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土地整理为龙头,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工程
在试点的基础上,编制实施全市2009-2020年国土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制定并落实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年度计划,通过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以土地整理为龙头,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综合开展田、水、路、林、村、镇区域性国土整治工程。通过实施国土综合整治,2009-2020年全市整理土地300万亩,新增耕地不少于30万亩,每年新增耕地约3万亩,为我市作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提供坚强的耕地资源保障。同时,通过国土综合整治,使耕地规模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得到有力促进。
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
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为载体,整合国土专项资金和涉地支农资金,建立土地整理基金专户,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研究和完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社会资金参与国土综合整治工程。探索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合同契约监管制度,对保护责任履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5.以减少建设占用耕地为宗旨,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认真执行《
土地管理法》关于为公共利益需要方可对集体土地实施征用的法律规定,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最大可能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机制
1.科学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两保一高”的要求,统筹考虑土地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工业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的基础上,调整用地结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增量,为全市经济社会留足十年以上的发展空间。
2.严格实行重点项目用地联席办公会议制度
对于国家在我市区域内布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基础和公共设施项目、引领全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重要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重大招商引资及重点民生保障项目的用地,按照市政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的规定,项目立项前,必须先经土地预审,在项目用地有保障的前提下,发改部门立项,规划部门出具规划意见,国土部门依据有关节约用地法规政策提出供地意见报市政府联席会议审定。使用存量土地的,也要经市政府联席会议审定后各部门再行完善相关手续,确保市政府统一调控用地计划,保证有限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3.盘活“两个存量”,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和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不仅潜力大,而且投入少、效益好,是保障城乡建设发展用地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各县(市)、区政府是盘活本行政区存量建设用地的责任主体,要针对城镇空闲、废弃、闲置、低效利用,农村“空心村”、废弃砖瓦窑场、废弃工矿地的现状,研究制定盘活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激励、制约机制,努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工作。各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也要把提高存量建设用地效益作为评价标准,鼓励那些用地少、投资大、效益好、产出高的项目在园区内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用地优惠政策,使园区真正成为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和典型。市政府将按照国家政策实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与农用地转用指标挂钩制度,对不按期完成盘活任务的县(市)区和开发区,将相应核减农用地转用指标,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