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作安排
(1)由市环保局与市教育共同牵头,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教材。
(2)市教育局负责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3)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设置环境教育课程的工作。同时组织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相关教师开展环境教育培训。市环保局配合。
(三)在市民学校开设环保课堂
以社区、单位、学校等设立的市民学校为依托,持续增强市民环境意识,普及环境基本知识与技能,鼓励市民主动参与到改善周边环境的活动中来,推动“绿色社区”建设。
1、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1)室内污染与防治;(2)扬尘的污染与危害;(3)餐桌上的污染;(4)节约资源、绿色消费;(5)绿色生活新时尚;(6)绿色社区、绿色家庭;(7)常见环境问题及怎样维护自身环境权益;(8)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等。
基本要求:市民学校每季度组织市民集中学习不得少于1次,每次2个小时。全年保证所辖社区居民95%以上参加学习不少于1次。最大限度地在广大市民中普及环境保护科学常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2、方法途径
(1)各区、县(市)文明办利用现有的市民学校资源,开设环保课堂。环保课堂要求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百姓生活。坚持长期授课,重效果,不走形式。
(2)市民学校聘请的讲课人员做到层次多样,可以包括环保专家、大学教授、机关干部、环保志愿者以及在环保方面作出贡献的居民和学生,他们讲授的内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本市环保热点、焦点,重点介绍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讲座。
(3)学习形式除集中授课学习外,还可采取讨论、知识竞赛、绘画、知识问答、参观访问、参与执法及环保公益等多种形式。坚持课堂讲座与讨论相结合,警示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学习环保知识与环保公益活动相结合,普及环保知识与提高环保意识相结合。
(4)课堂外组织市民参观、社会实践、污染调查等课外活动。每年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宣传月活动,通过散发宣传资料、文艺演出、环保知识咨询、万人签名等形式广泛开展
环境保护法、节水节能等方面的宣传,在社区掀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