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旱灾影响
干旱灾害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首先,干旱导致土壤缺水,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减产;其次,造成水资源不足,人畜饮水困难,城市供水紧张,城市发展受到制约,长期干旱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4.4典型干旱年旱灾简况
明万历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年华北平原连遭三年大旱,其中以万历二十九年更为严重,当时畿辅八府……荒旱,野无青草,载道流离。吏部尚书李载等条言:自去年六月不雨到今。五月,三辅嗷嗷,民不聊生,草木殆尽,道相望,村空无烟,坐死待毙者十八万人。
到了近代,不但每年发生旱灾或旱象,而且往往连季、连年发生,使灾情重上加重。1968年连季大旱为历史罕见,1967年12月至1968年3月,全区基本无雨雪,4~5月降雨接近常年,但降雨次数较多,量不集中,6~7月雨量较常年少2倍以上,特别是入伏以后无大雨,直至8月18日才降了一次全区性大雨。
连年干旱现象也较为常见, 1997~2003年发生连续七年干旱,大面积农田受灾、减产或绝产,其中2002年为百年一遇干旱年,全年降水仅317.2 mm。全市有13万亩春种改为夏播,7万亩夏播作物未能及时播种;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村205个,困难人口达13.67万人,有近70个村,7万多人需外出拉水;仅北部山区的坡耕地、东部的沙地及西部的洼地干旱高峰时就有349万亩大田作物受旱,其中干枯绝产近30万亩,重旱104万亩,轻旱270万亩;旱死幼果树30万株、成树4.3万株、退耕还林树木0.6万亩;全市农作物减产44.76万吨,经济损失达10.8亿元;为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年超采地下水达12.6亿m3,水位连续下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泉水断流等生态环境负效应问题。
面对百年一遇严重干旱,各级各部门不断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种植结构调整、水源调度、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科技抗旱和抗旱服务等多项措施建设,全年共挽回粮食87.42万吨,经济作物挽回损失7.3亿元,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2001-2003年,全市还树立以水定发展思路,投资1.2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1200万元)实施了大规模的稻改工程,全市植稻面积由133.5万亩减少到了不足100万亩,三年减少近一半稻田面积,有效缓解了南部稻田用水压力。
2.5抗旱能力
2.5.1抗旱工程体系
2.5.1.1地表水供水工程
唐山有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邱庄、陡河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52座,设计总库容43.63亿m3,兴利库容24.41亿m3,其中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为部属水库,桃林口为省属水库,三大水库共分配唐山供水指标15.6亿m3(其中潘家口9.5亿m3,大黑汀2.18亿m3,桃林口3.92亿m3);截止2007年底在北部山区修集雨水池、水窖10.5万处,增加蓄水容积270.0万m3。
2.5.1.2地下水供水工程
截止2007年底我市共有农用机井12.53万眼;农村饮水中自来水入户的村达到3863个,占总村数的64.7%。
2.5.1.3城市供水工程
城市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井下疏干水、再生水。市自来水公司有地表水厂2座,自陡河水库引水,地下水厂5座;丰润区有自来水厂4座;古冶区有自来水厂4座;丰南区有自来水厂2座;海港开发区有自来水厂1座;南堡开发区有自来水厂1座;曹妃甸工业区有地表水厂1座;总设计供水能力107.95万吨/日。
2.5.2非工程措施现状
市、县逐级设立了抗旱指挥机构,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现有市级抗旱服务站1个,县级抗旱服务站10个,乡镇级片站10个,从事抗旱服务的人员达到240人,抗旱浇地能力达到了80万亩次和220万株次,年可维修机泵可达1600台(套);在各县布设了10个旱情监测站、43个监测点,建立健全了土壤墒情信息旬报制度,建立了由73个遥测站点组成的覆盖大型水库和骨干河道的雨水情自动测报网,基本上实现了墒情、水情信息的现场采集与传输;在种植结构调整和布局上,科学调减耗水量高的小麦、水稻播种面积,有效减轻了灌溉用水压力。
3 指挥体系及职责
3.1抗旱组织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水务局局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军分区参谋长任副指挥长,水务局、气象局、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农业局、林业局、城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扶贫开发办公室、交通局、商务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电信分公司、邮政局、供电局、石油部门的分管领导和武警支队首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属常设机构,设在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水务局局长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