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一是提高气候变化综合监测能力。统筹气象、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环保、城管、房管、国土资源、水文、机场等部门的各类观测站网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覆盖森林、河流、滩涂、农业生态、城市群、人口聚集区等关键区域的南充气候综合观测系统,开展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并实现观测资料多部门共享,实行相关部门资源共享。二是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天气雷达、卫星遥感、加密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风廓线仪等天气观测网,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地质灾害、森林火险、湿地减少、农林植物病虫害、动物疫源疫病等的整体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数值预报、天气雷达、GPS观测、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监测预警、旱涝灾害预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农业灾害防御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及时发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农林植物病虫害、动物疫情等预报预警信息,不断拓宽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增强预报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先导性、有效性。
(三)扎实抓好防范能力建设。水利、防汛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江河防汛工程体系,加强重点水库防汛和抗旱应急水源重点工程建设,大力组织开展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综合治理工作。市国土资源部门要继续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易发点普查和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组织指导各地做好灾害防范工作。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农林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影响分析,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强农、林、渔和畜牧业防灾抗灾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常年性、资源性人工增雨抗旱蓄水作业。卫生部门要加强人类疫病衍变和发生、蔓延动态监测,加大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和基本设施建设,提高重大和特种疫病灾害防治能力。规划和建设、城管、房管、市政等部门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对建筑物、危险房屋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影响,发展节能建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制定城乡建设和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的措施。科技部门要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发研究,国家、省、市创新基金重点向CNG发动机、LED节能装饰灯、清洁能源推广等项目倾斜。交通、电力、铁路、通信等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雷电、大风、大雾、泥石流、滑坡等对铁路、公路、水运、电力、通信安全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电力设施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气象、民政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各类天气气候事件灾害风险隐患综合调查评估,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案。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