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约能源方面,遂宁市大力推广中央空调智能模糊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辅机节能改造、电机系统变频调速、注塑机节电改造、高温冷凝水回收、链条炉分层燃烧改造等先进技术。节能改造项目投资回收期在1-3年之间,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方面,遂宁市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生态型立体养殖模式,通过生态养猪示范点的建设,全面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型养殖模式。有土地的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猪-沼-草(鱼、林、果、菜)的生态型零排放养殖模式,无土地的规模化养殖场推行发酵式生态型零排放养殖模式。做到应用生物技术使畜禽粪便及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6.政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行政管理手段上,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甚至关、停、并、转污染严重企业,对建设项目严格实施三同时;在全市层面上开展循环经济专项行动,如“百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百家企业污水回用和节水工程”、“百家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百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型养殖”。在经济手段上,运用经济杠杆,通过征税、补贴、提供优惠等手段引导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例如对企业的排污收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对废弃物回收经营企业、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政府还设立节能专项扶持资金与环保资金,并在工业企业技改资金、科技三项等专项资金方面,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倾斜。在宣传教育手段上,遂宁市对不同层次的公民进行不同的环境教育。编制环保教材,形成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大学的环保教育体系,建立5个环境教育基地,开办环保夏令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二)劣势
1.政府、企业与居民对循环经济的完整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就政府而言,虽然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认识,只是从环境而非经济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或是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而没有认识到它是一种可以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部分政府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难免出现管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就企业而言,由于以循环经济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在短期内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单方面行动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构成威胁,因此,有相当部分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情不高,很多企业仅仅是为了达到防污标准而被动地进行末端治理,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工艺、技术改造。一些客观条件也限制了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如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等因素使之难以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技术的相对滞后也制约了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就居民而言,大部分居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仅停留在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层面,单纯地认为循环经济是废物利用和污染防治,部分公众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政府与企业的责任,而非自己的义务,参与意愿不强。
2.企业外部性行为未得到有效制约
近年来,遂宁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在国家环境法规标准总体框架下,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环境法规和标准,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环境法规体系,为环境执法提供了有力依据。但是各级环保管理部门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全面、严格地进行执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法效力,不能有效地制约企业负面的外部性行为。此外,在“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现状下,把废旧物品和废弃物变成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相对更高,使企业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处于消极状态;排污收费制度也存在缺陷,最大的问题是收费标准较低,一方面污染治理企业收不抵支,从而降低了污染治理量,另一方面收费数额又大幅度低于排污企业自行治理成本,使得一些企业宁可缴费也不愿意投资防治污染。“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执法力度不严”等情形也导致企业外部性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地制约,阻碍了循环经济项目的推广实施。
3.缺乏关键的生态衔接技术,产业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生态衔接技术是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关键。工业园区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园区内工业相对集中,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解决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实践中“中循环”模式的主体,它并不局限于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如集中式废物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而是要建立园区内各企业间的物质交换、能源循环利用关系,通过协作实现园区整体最优和废物最小。要把不同产业间的企业联系起来,关键是通过生态衔接技术,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变为另一个企业投入的原料或是辅助生产材料。遂宁经济主体的工业经济中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符合遂宁工业产业集群的生态衔接技术,而缺乏生态衔接技术是无法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生态园,也谈不上产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
4.循环经济方面研发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循环经济技术要通过“效率效益显著”和“环境质量提高”双重标准评价才有生命力,需要对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目前,遂宁市还没有针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也尚未建立起一套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信息与技术的收集、筛选、吸收、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工作机制,缺少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现有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5.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形成
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综合体系,使循环经济建设法律化、制度化,做到依法建设、依法监督、依法管理。不仅要有一部循环经济的综合性法规,还要有若干专项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标准等,以及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执法体系。遂宁虽然颁布了《遂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遂宁市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工作意见》以及一系列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但不少法规还未制定实施细则。随着遂宁市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的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
第二部分 遂宁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遂宁、效益遂宁、生态遂宁”,全面提升遂宁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与资源的安全供给,构筑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遂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目标
以现有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行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污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形成高效增长的生态产业体系,提高社会生态文明的水平,到2020年把遂宁基本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运行、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协调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阶段目标 (2006年--2010年)
强化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意识,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遏制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为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佳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加强循环经济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并具体落实到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区,提高循环经济思想意识,改变消费观念,促进绿色消费。
其次,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建立起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科学绩效观,加强对经济活动中循环经济指标的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和科学管理。
第三,开展典型示范工作,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理体系以及机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四,完成企业的转型和改造工作,设计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提高环境准入水平,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加快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物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
(三)主要规划指标(2006年--2010年)
根据遂宁市经济发展现状与资源条件,到2010年止,有关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管理、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循环经济具体规划指标如下:
1.经济发展指标
(1)GDP:达到2050亿元;
(2)人均GDP:达到7.6万元;
(3)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9558元;
(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万元/人。
2.资源利用率指标
(1)万元GDP能耗:小于0.63吨标准煤;
(2)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小于15立方米;
(3)每平方公里产出值:大于8.5万元(按GDP扣除农业增加值后除以建成区土地面积);
(4)资源综合利用率:大于75%;
(5)水的重复利用率:大于70%;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90%;
(7)城市生活污水回用率:大于20%;
(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85%。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1)COD的排放强度:小于2.4千克/万元;
(2)SO2的排放强度:小于2.4千克/万元;
(3)城市空气污染指标: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45天以上;
(4)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80%;
(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
4.绿色管理指标
(1)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3%;
(2)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大于85%;
(3)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循环经济示范区(单位)指标
(1)生态工业示范区/循环经济实验区:达到2-3个;
(2)环境优美镇(街):占镇(街)总数的比例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