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点292个,其中崩塌160个,滑坡128个,地面塌陷2个,泥石流1个,间歇溢水带1处。危害程度重大级有16个、较大级38个、一般级238个,易受地质灾害影响村庄有6个。地质灾害点平均密度为0.369个/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诱发地质灾害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地质岩组、强降雨等。区内以往地质灾害已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1.5万元。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合力,统一行动,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认真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同建设、水利和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类型、规模、活动性、危险程度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订“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报警方式、避险安置场所、紧急疏散措施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指引,统筹安排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三)认真落实各项防治责任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排查、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做到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发现险情组织应急调查,汛期后复查与总结相结合,准确掌握区内地质灾害发展动态,要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和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段)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明确专人跟踪督促检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展动态。要充分发动群众,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组织当地群众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明确监测人和检查人,及时收集并整理监测数据,随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
(四)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各级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的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的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或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督把关,对未按要求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大项目,不予批准项目立项、不予批准规划、不予办理用地审批,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从严控制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矿产资源开发和地下水开采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加强协作,保证信息通畅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有关防讯救灾工作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县、镇(乡)四级之间信息畅通,为各级领导指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抢险救灾提供准确的信息。
(六)积极推进讯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气象与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联合开展讯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集成,制作高质量的预报产品,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和应急管理知识。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