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24个工业园区(片区)进行并、转、撤,重点建设高栏港区、高新区、航空产业园、富山工业园“四大园区”,做精做强南屏、三灶、新青、平沙“四个特色园区”,充分发挥珠海保税区(跨境工业区)“一个特殊功能区”作用,形成“4+4+1”的园区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园区配套资金,支持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水平和竞争力。逐步理顺市、区、镇与各工业园区的关系,明确开发管理权责。目前,园区的各项规划已全面铺开,管理体制和架构调整基本完成,土地置换整合有序进行,各园区撤并转工作进展顺利,园区投融资方案和考核方案已制定,园区网站投入建设,园区“七通一平”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作为广东省唯一的航空产业园,珠海市航空产业园开园仪式在中国航展开幕日胜利举行,取得了巨大反响。
改革开放与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按照总体谋划、分布到位的方针,我市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港口管理局,体现“以港立市”的战略要求,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组建市政园林局(林业局),形成“统一规划、条块结合、全面覆盖、费随事转、人随事走”的市政园林新格局。把深化国企改革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组建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推动引进欧美名校与大学园区高校联合办学。学习港澳经验,以深化珠港澳合作为抓手,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重点学习借鉴香港社会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在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框架下,积极推动建立珠澳政府间正式沟通渠道。
(六)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实现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的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迎检工作,通过迎检促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渗滤液处理、山体复绿与河涌整治工程等方面实现突破,改善了城市环境。在年度全省环保责任考核及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继续取得优异成绩;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结果显示,珠海是全国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一批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斗门井岸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凤凰河排洪渠截污综合整治、前山河综合整治、香洲主城区排污系统管网建设、高栏港南水污水处理厂以及拱北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
科教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引进了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3家,建立起第三批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4家,新认定省、市工程中心4家。在2008年国家首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我市有95家企业通过了专家评审并正在公示中。全市共有31个项目被列入2008-2009年度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9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6项。教育现代化工作全面推进,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1%,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6.7%,高等教育入学率达45.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各项录取指标、高分层人数均居全省前列。高度重视发展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出台了《珠海市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珠海市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市高级中学、市二职校、北师大(珠海)附中二期工程建设,以及市一中、斗门一中扩建工程正抓紧推进。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2008年卫生工作以实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主线,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三大重点,各项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小病治疗免费”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开展试点,全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正在建立中,全年共为居民提供免费治疗和卫生服务10万人次。农村、社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慢性病随访、围产期保健访视和健康教育进家庭等活动,推行首诊、双向转诊、巡诊、上级医生坐诊、会诊等措施。截至2008年底,全部建成100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惠及全市三分之二以上农村居民。
文化旅游事业全面发展。树立“大旅游”文化理念,积极开展“浪漫之城?幸福珠海”旅游年系列活动,提升珠海旅游文化品牌。珠海歌剧院、博物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古元美术馆和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苏曼殊故居修缮工程顺利完工。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活动,成功举办了珠海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风从八面来》大型主题文艺晚会、珠海首届合唱节以及第二十七届滨海之声音乐会、第二十届青少儿艺术花会等40多场全市性重大文艺演出。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全年演出达1300多场次。举办“文化大讲堂”讲座50期,先后邀请了王蒙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台开讲,现场听众逾3万人次。斗门赵家庄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斗门水上婚嫁”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现非遗“国宝”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