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动内容
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主要围绕水库、外荡及江河生态渔业发展,通过重点做好水域基础调查和规划布局两项工作,解决机制创新和模式开发两大问题,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和科学利用,着力在水库、外荡及江河洁水保水渔业发展模式、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保护水环境和发展生态渔业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开展基础调查。
一是开展水库、外荡及江河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对大中型水库、重要外荡及江河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有机物流入量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水库、外荡渔业生产力和负荷量进行科学评估,为确定放养品种和数量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水库、外荡及江河水域渔业利用、经营管理和水质状况等调查。重点对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外荡水域现行养殖方式、品种和捕捞情况、经营管理机制、水域环境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洁水保水渔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进规划布局。
要根据水域功能、水质现状和渔业利用状况,依据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产养殖规划,以保护水环境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制定省级、重点县(市、区)及大型水库三个层级的洁水保水渔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类型水域功能特点及发展需求,以保护水质为目的,合理规划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和其它土著水生生物资源放养量、放养品种及捕捞强度。
要通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实行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和建设洁水保水渔业示范库区(基地)等措施,分类指导,分期推进各地洁水保水渔业规划和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以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外荡水域为重点的示范性洁水保水渔业产业区,打造以金衢丽等浙西南山区为重点的区域性有机鱼产业区(带)。
(三)建立良性经营管理机制。
目前,我省水库外荡等大中型水域由个人短期承包经营的传统体制模式,已很难协调洁水保水社会的责任与增加收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不利于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引导建立适合于我省大中型水域渔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通过组建联合管理机构等方式,对相关渔业水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执法,统一资源保护与增殖;要帮助协调和解决跨界水域“分而治之”的经营管理机制,实现治水养鱼一体化;要通过养殖水体经营使用权拍卖、租赁,延长管水、养鱼的承包经营期等途径,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对一些大型水库或重要饮用水源区,应积极探索由国有、集体、个人多方参与的规范化股份合作体制,经营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库区乡镇村的利益,最大程度兼顾库区农民的利益。在大库统一经营的前提下,研究推行大库经营者定点订单培育大规格鱼种,积极鼓励库区周围农民积极参与订单生产和发展休闲渔业。对一些滩坑、山塘等中小型水库,可探索建立协会统分相结合、或公司加基地等管理经营模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水质保护管理及监督制约机制。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开发模式。